关于益知的诗词(920首)

  • 341 《心术》 宋·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古文观止议论用兵

    342 《上梅直讲书》 宋·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古文观止感恩书信

    343 《凌虚台记》 宋·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古文观止叙事抒怀

    344 《放鹤亭记》 宋·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古文观止隐逸生活

    345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古文观止书信

    346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古文观止赞颂

    347 《瘗旅文》 明·王守仁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
    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
    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

    古文观止祭文抒怀

    348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古文观止议论劝慰书信

    349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古文观止写人怀才不遇传记

    350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351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楚辞抒怀

    352 《九辩》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辞悲秋长诗

    353 《陈元方候袁公》 南北朝·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小学文言文生活写人寓理

    354 《黔之驴》 唐·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初中文言文寓言故事

    355 《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爱情神话故事

    356 《伶官传序》 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高中文言文史论序文

    357 《促织》 清·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高中文言文叙事小说抒怀愤懑

    358 《霍光传(节选)》 两汉·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传记

    359 《胡笳十八拍》 两汉·蔡文姬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叙事长诗感伤人生乐曲

    360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初中文言文赠言劝勉学习励志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