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私丧的诗词(51首)

  • 1 《杂曲歌辞·出门行》 唐·元稹

    兄弟同出门,同行不同志。
    凄凄分岐路,各各营所为。
    兄上荆山巅,翻石辨虹气。
    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

    2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唐·王绩

    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
    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诗三百首感时孤独

    3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三十韵》 唐·杜甫

    南征为客久,西候别君初。
    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荆门留美化,姜被就离居。
    闻道和亲入,垂名报国馀。

    4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唐·柳宗元

    夙抱丘壑尚,率性恣游遨。
    中为吏役牵,十祀空悁劳。
    外曲徇尘辙,私心寄英髦。
    进乏廓庙器,退非乡曲豪。

    5 《出门行》 唐·元稹

    兄弟同出门,同行不同志。
    凄凄分歧路,各各营所为。
    兄上荆山巅,翻石辨虹气。
    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

    边塞

    6 《送毛仙翁(江州司马时作)》 唐·白居易

    仙翁已得道,混迹寻岩泉。
    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
    绀发丝并致,龆容花共妍。
    方瞳点玄漆,高步凌非烟。

    7 《李甘诗》 唐·杜牧

    太和八九年,训注极虓虎。
    潜身九地底,转上青天去。
    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
    公私各闲暇,追游日相伍。

    8 《李甘诗》 唐·杜牧

    太和八九年,训注极虓虎。
    潜身九地底,转上青天去。
    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
    公私各闲暇,追游日相伍。

    论说文书信

    9 《献仆射相公》 唐·薛能

    清如冰雪重如山,百辟严趋礼绝攀。
    强虏外闻应丧胆,平人相见尽开颜。
    朝廷有道青春好,门馆无私白日闲。
    致却垂衣更何事,几多诗句咏关关。

    10 《记事》 唐·陆龟蒙

    本作渔钓徒,心将遂疏放。
    苦为饥寒累,未得恣闲畅。
    去年十二月,身住霅溪上。
    病里贺丰登,鸡豚聊馈饷。

    11 《主人司空后亭牡丹》 唐·孙鲂

    佳卉挺芳辰,夭容乃绝伦。
    望开从隔岁,愁过即无春。
    体物真英气,馀花似庶人。
    蜂攒知眷恋,鸟语亦殷勤。

    12 《鵩鸟赋》 两汉·贾谊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
    鵩似鸮,不祥鸟也。
    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也。
    其辞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

    辞赋精选写鸟对话议论人生哲理

    13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14 《送穷文》 唐·韩愈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繫轭下,引帆上樯。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敥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
    门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羞诡随,志不在他。
    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

    辞赋精选人生抒情自白

    15 《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一百韵和寄柳州假鸣桑先生》 明·徐威

    异乡青嶂外,故里白云边。
    北极悬双眼,中秋度四年。
    灯前横一剑,江浒宿孤船。
    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中秋节写景抒怀

    16 《公子重耳对秦客》 先秦·佚名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
    舅犯曰:“孺子其辞焉。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古文观止写人历史故事

    17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8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古文观止写人故事寓理

    19 《辨奸论》 宋·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古文观止议论

    20 《嫦娥奔月/嫦娥飞天》 两汉·刘安 撰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
    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小学文言文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