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论的诗词(546首)

  • 1 《送周可大守通州》 宋·袁说友

    丈夫忧国如忧身,疴痒疾痛均伤生。
    胸中百药寒凉明,有疾一试真权衡。
    我观周郎真豪英,落落磊磊通而清。
    少年志欲天不平,夜光无因匹夫惊。

    2 《次张益州芝草十二韵》 宋·李石

    绍兴己卯武成庙,庙殿之栋三秀芝。
    学官奔走暨多士,日绕百匝不暂离。
    欲奏九重望恩幸,寒饿水火如切肌。
    先期到堂白宰相,宰相曰可甚易为。

    3 《吴参议达观斋》 宋·楼钥

    君不见大鹏与{誉言换鸟}鸠,自适俱是逍遥游。
    又不见大椿视朝菌,一修一短终期尽。
    况乎秋豪为大泰山小,莫寿殇子彭为夭。
    漆园老子超众作,立论虽奇定非矫。

    4 《次韵黄文叔正言送日铸茶》 宋·楼钥

    古人养老食而酳,后人既饱须啜茗。
    唐称阳羡顾渚茶,惠建之名犹未省。
    小团花{左革右夸}矞云龙,竞巧争妍动天听。
    要之造化生万物,甘苦酸盐适其性。

    5 《简徐季益》 宋·赵蕃

    我诗虽老竟无工,君句能佳更不穷。
    立论曾闻紫微老,赠篇期见习轩公。

    6 《题窗间》 宋·华岳

    阳虎不名真盗玉,子张何事便书绅。
    圣贤立论有微旨,精义当求妙入神。

    7 《戏简杨华父》 宋·方回

    落笔知学力,开口见心事。
    吾尝持此说,以阅天下士。
    杨侯老病躯,斗胆傲一世。
    王公敢唾骂,圣贤自位置。

    8 《寄崔二十六立之》 唐·韩愈

    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
    往岁战词赋,不将势力随。
    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
    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9 《寄崔二十六立之》 唐·韩愈

    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
    往岁战词赋,不将势力随。
    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
    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10 《齐天乐(庚戈元夕都下遇赵立之)》 宋·丁默

    倦去休雨风还作,交相醒花苏柳。
    字满吟灰,痕添坐席,赢得新愁痴守。
    归期未有。
    负小院移兰,故园尝韭。

    11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12 《论语七则》 先秦·佚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哲理

    13 《论盛孝章书/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魏晋·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为始满,融又过二。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哲理故事

    14 《论贵粟疏》 两汉·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古文观止议论农业策略

    15 《纵囚论》 宋·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古文观止史评

    16 《管仲论》 宋·苏洵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

    17 《辨奸论》 宋·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古文观止议论

    18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古文观止策论

    19 《范增论》 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古文观止史论

    20 《贾谊论》 宋·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壮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