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章则的诗词(321首)

  • 141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142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两汉·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高中文言文传记赞美写人

    143 《悯黎咏》 明·钱嶫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叙事议论忧国忧民

    144 《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古文观止议论序文

    145 《书幽芳亭记》 宋·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辞赋精选咏物写花品格寓人

    146 《臧僖伯谏观鱼》 先秦·左丘明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

    古文观止劝谏

    147 《季梁谏追楚师》 先秦·左丘明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
    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
    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古文观止劝谏忧国忧民

    148 《苏秦以连横说秦》 先秦·佚名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古文观止故事写人

    149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150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51 《与韩荆州书》 唐·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古文观止荐书

    152 《讳辩》 唐·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古文观止避讳说理

    153 《争臣论》 唐·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
    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

    154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古文观止书信抒愤

    155 《柳子厚墓志铭》 唐·韩愈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古文观止墓志铭哀悼赞颂

    156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唐·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古文观止劝慰友人书信

    157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古文观止序文

    158 《送杨寘序》 宋·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疾,生乎忧者也。
    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古文观止送别序文

    159 《上梅直讲书》 宋·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古文观止感恩书信

    160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古文观止碑文赞颂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