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风第一枝》 宋·吴则礼
经国谋猷,补天气力,岳祗来佐兴运。
王当华阙春融,共仰相门地峻。
清台占象,见壁月、珠星明润。
对一百五日风光,二十四番花信。
3
《颜书四十韵》 宋·苏洵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
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
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4
《寿李参政壁》 宋·崔与之
青年老仙紫云旄,函关西度天风高。
手携拄下五千卷,来擅一世文章豪。
玻璃江头梅欲蕾,蟆颐山麓寒方鏖。
飚车羽轮下霄汉,人以万鹤如云涛。
5
《即席次君礼年兄韵》 宋·秦观
情舒喜面山浮翠,袖满薰风凉透时。
萍碎锦鳞金网举,影差帘燕玉钩垂。
轻轻篆鼎凝香细,款款方壼转漏迟。
清兴比来同约久,趣多深意古人诗。
12
《皇帝初郊大礼庆成诗》 宋·苏颂
六帝贻谋圣继明,两宫崇祀上躬行。
熙坛初展严禋报,观盥三终孝享成。
仰法祖宗尊本始,致隆高厚罄纯精。
告虔并荐圆方玉,在涤交充茧栗牲。
15
《赠篆书吴全仲古风》 宋·欧阳光祖
黄帝史仓初作书,依类象形书亦疏。
兽蹄鸟迹颇奇怪,乾端坤倪微发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体制渐与苍史殊。
秦兼七国有天下,混一土字同书车。
16
《滕用亨诸篆体歌》 明·王行
维周大篆成史籀,宣圣传经制蝌蚪。
总因仓颉见鸟迹,象形置书变来久。
李斯小篆类玉箸,钟鼎鱼虫分众手。
碧霄鸾凤漫回翔,沧海蛟螭互蟠纽。
17
《上清宝鼎诗》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
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
19
《松皮香鼎》 宋·李洪
南山长鬣五大夫,峨冠织翠华襟裾。
老藏山泽骨相臞,捐躯鼎鼐计不疏。
偶向寒窗伴腐儒,坦腹耸身止坐隅。
鼻观如与芝兰俱,非烟非雾时有无。
20
《金鼎一溪云》 元·王哲
对月成词句,临风写颂章。
一枝银管瑞中祥。
随山染清凉。
玉洞门开深浅,宝树花分香篆,蓬莱仙岛是吾乡。
宴罢后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