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缺考的诗词(27首)

  • 1 《拟古诗十二首》 唐·韦应物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
    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
    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
    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

    2 《齿落词》 唐·王周

    己卯至庚辰,仲夏晦之暮。
    吾齿右排上,一齿脱而去。
    呼吸缺吾防,咀嚼欠吾助。
    年龠惜不返,日驭走为蠹。

    3 《五帝本纪赞》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古文观止赞语

    4 《伯夷列传》 两汉·司马迁

    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古文观止写人传记

    5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6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7 《东都赋》 两汉·班固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
    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期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
    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
    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

    叙事议论

    8 《益州夫子庙碑》 唐·王勃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

    9 《益州夫子庙碑》 唐·王勃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

    10 《春日焦山观瘞鹤铭》 宋·吴琚

    昔爱山樵书,今踏山樵路。
    江边春事动,梅柳皆可赋。
    荦确石径微,白浪洒衣履。
    临渊鱼龙惊,扪崖猿鸟惧。

    11 《沔阳秩满北上汉水舟中感旧书怀却寄污郡诸寮》 明·李濂

    我本山海姿,躬耕嵩少阳。
    八岁学籀篆,十岁《急就章》。
    孺小不知难,欲升钟索堂。
    波磔竟无成,临池心内伤。

    12 《成都书事百韵》 宋·薛田

    混茫丕变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觉锦城销白日,难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烟。
    院锁玉溪留好景,坊题金马促繁弦。

    13 《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 宋·苏轼

    吾观二宋文,字字照缣素。
    渊源皆有考,奇险或难句。
    后来邈无继,嗣子其殆庶。
    胡为尚流落,用舍真有数。

    14 《石鼓》 宋·苏轼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従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15 《荡荡》 宋·陆游

    荡荡唐虞去日遒,孔林千载亦荒丘。
    六经残缺幸可考,百氏纵横谁复忧。
    释书恐非易论语,王迹其在诗春秋!君臣父子未尝泯,吾道尚传君但求。

    16 《顺祀诗》 宋·宋祁

    孰顺其祀,明明天子。
    天子谦让,诏群臣其议。
    惟章献、章懿,遂祔先帝。
    宜索而典,而古而今。

    17 《悲秋》 宋·黄庭坚

    有美一人兮,临清秋而太息。
    伤天形之缺然兮,与有足者同堂而并席。
    傥尝获罪於天兮,使而至於斯极。
    夫阴凝而阳化兮,冲气饪而为和。

    18 《十二时/忆少年》 宋·无名氏

    恢皇统,宵旰勤考,正朔同规。
    留谈经幄,来谏书帷。
    稽古极文思。
    尊耀魄、宝秩神祈。

    19 《和孝狗歌》 宋·无名氏

    慈鸟反哺古所称,不闻乳狗能效颦。
    鹿坡王氏世吉人,乞得乳狗于良炮。
    良炮家贫并日食,狗母长饥骨柴立。
    乳狗食竟掉尾归,呕食餵母使母肥。
    朝养归呕暮复续,辚类之中颖考叔。
    纷纷养志多缺如,惭愧四足之韩庐。

    20 《金吾》 宋·王禹偁

    金吾河朔人,事郡在贱列。
    攀附周世宗,龙飞起鱼鳖。
    委质向圣朝,积功取旄钺。
    所在肆贪残,乘时恃勋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