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大伯的诗词(261首)

  • 81 《送朱大卿归龙舒》 宋·王炎

    觚棱挂晓日,浮鹢违都城。
    今代朱伯厚,勇去投簪缨。
    津津眉睫间,不见离别情。
    问之何能尔,内重外物轻。

    82 《四伯父生朝三首》 宋·项安世

    花到酴醾芍药时,人如仙桂大椿诗。
    一年春事莺初懒,千岁光阴鹤未迟。
    鬓雪多于南极老,脸未浓似舞雩儿。
    醺醺曲水馀酲在,又酌流霞劝寿卮。

    83 《奉送符伯寿尉太平》 宋·刘宰

    一年三伏秋后前,大火更借炎官權。
    竹林仗履北窗眠,君方陆走水行船。
    君言半世苦迍邅,一官迟次安且便。
    瓜时骤及非偶然,今我不往人争先。

    84 《临川县治古桂两大株与叶潜仲邬文伯饮花下》 宋·赵汝鐩

    双桂相传久,百年殊未衰。
    树联铺叶密,根老著花迟。
    葩坠黏诗笔,香浓透酒卮。
    月中但孤影,安得两安枝。

    85 《徐州洪苏墨亭书坡老石刻后(有序)》 明·李东阳

    “郡守苏轼、山人张天骥、诗僧道潜月中游”题名十六字
    ,在徐州百步洪岸石,石半入水,水落辄隐隐见沙沫间,篙师渔人不能识,而崖石险绝,又非士大夫所暇寻阅者,故于世无传焉。

    86 《赠胡端本显伯教谕二首》 宋·方回

    星□□□□诸胡,乡里人人仰范模。
    韬养沉潜求大□,□挥□□号通□。
    □生不出跧吟屋,垂老□□□□□。
    □□旧坑砚中觅,浮溪汪氏遁翁朱。

    87 《观知客归葬亲求语》 宋·释绍昙

    道人观方积压彼去,入门要验宾中主。
    吃一杯茶即转身,谁能掉舌论今古。
    危机俊逸旱雷轰,苍鹰折翅猎狗烹。
    老明觉举手加额,韩大伯敢搀先行。

    88 《挽曾原伯大卿》 宋·孙应时

    天下张廷尉,君王付老成。
    不辞劳日夜,初岂为恩荣。
    竹隐今年志,萱堂晚岁情。
    全归虽不恨,此段渺难平。

    89 《庚午岁伯氏生朝作乐府一章为寿》 宋·王洋

    木公金母传瑶爵,九虎开门动鱼钥。
    遥池曼倩别烟霞,海上安期降乔岳。
    东牟先生德弥大,静课虚无明寂寞。
    北连海峤三双鳌,手取西山一丸药。

    90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91 《七发》 两汉·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辞赋精选写人讽喻

    92 《霍光传(节选)》 两汉·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传记

    93 《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妇女礼教爱情

    94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95 《木兰花慢·渔父词》 宋·刘克庄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
    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
    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鼇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

    96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散文

    97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98 《运命论》 魏晋·李康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忧思感慨命运

    99 《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散文书信抒怀

    100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高中文言文楚辞写人爱国励志忧国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