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述的诗词(42首)

  • 1 《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唐·崔日知

    弱龄好经籍,披卷即怡然。
    覃精四十载,驰骋数千言。
    孔壁采遗篆,周韦考绝编。
    袁公论剑术,孙子叙兵篇。

    2 《自述(一作王建宫词)》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3 《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 唐·贯休

    岳渎殊祥日月精,入尧金镜佐休明。
    衣严黼黻皇恩重,剑折芙蓉紫气横。
    玉甃金汤山岳峻,花藏台榭管弦清。

    4 《述行赋》 两汉·蔡邕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
    是时梁翼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于其处。
    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
    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

    辞赋精选纪行抒情

    5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清·曾国藩

    薇阁藤厅淡淡红,多君翔步五云中。
    良缘彩凤双飞翼,慧业灵犀一点通。
    典郡四旬书上考,阖门八口祀昭忠。
    灾祥谁识天公意,休向西风泣路穷。

    6 《自述》 宋·刘奉世

    楚国中分后,东南世泽长。
    发祥曾王父,磨勘成典章。
    王父声益振,主客尚书郎。
    考庙绪丕顕,直鲠在岩廊。

    7 《輶轩聊述》 明·文翔凤

    近听脑中童子语,旧看心叶玉皇经。
    木公考课巡三岛,白帝传觞宴百灵。
    有骨凌云周外界,无才佞世冒天刑。
    吾将力挽长杨断,讲座时开笑口馨。

    8 《用韵自述》 宋·许月卿

    菊花开处即重阳,月桂中秋夜夜香。
    紫绶象环如鲁叟,纶巾羽扇亦周郎。
    不忧鸿雁稻粱少,但恐鹤猿松菊荒。
    宰相山中书几考,清风明月老平章。

    9 《倬彼我系》 唐·王勃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
    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
    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10 《还丹可成诗联句》 唐·皎然

    羽化自仙骨,延年资养生。
    ——皎然
    金经启灵秘,玉液流至精。
    ——潘述

    11 《封燕然山铭》 两汉·班固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
    理兵于朔方。
    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

    辞赋精选战争

    12 《文赋》 魏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秋天写景咏物菊花

    13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14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15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16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
    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观止哲学理论

    17 《九叹》 两汉·刘向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楚辞

    18 《霍光传(节选)》 两汉·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传记

    19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咏物

    20 《益州夫子庙碑》 唐·王勃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
    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
    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