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致味的诗词(217首)

  • 61 《青玉案(劝酒)》 宋·史浩

    闲忙两字无多子。
    叹举世、皆由此。
    逐利争名忙者事。
    廛中得丧,仕中宠辱,无限非和是。
    谁人解识闲中味。
    雪月烟云自能致。
    世态只如风过耳。
    三杯两盏,眼朦胧地,长向花前醉。

    62 《醉蓬莱(送汤)》 宋·王千秋

    正歌尘惊夜,斗乳回甘,暂醒还醉。
    再煮银瓶,试长松风味。
    玉手磨香,镂金檀舞,在寿星光里。
    翠袖微揎,冰瓷对捧,神仙标致。

    63 《谒金门(秋日牡丹)》 宋·赵长卿

    花王有意,念三秋寂寞,凄凉天气。
    木落烟深山雾冷,不比寻常风味。
    勒驾闲来,柳蒲憔悴,无限惊心事。
    仙容香艳,俨然春盛标致。

    64 《哨遍》 宋·辛弃疾

    今昌父之弟成父,於所居凿池筑亭,榜以旧名。
    昌父为成父作诗,属余赋词,余为赋哨遍。
    庄周论於蚁弃知,於鱼得计,於羊弃意,其义美矣。
    然上文论虱吒於豕而得焚,羊肉为蚁所慕而致残,下文将并结二义,乃独置豕虱不言而遽论鱼,其义无所从起。

    65 《满庭芳(壬子谢吕马帅送蟹)》 宋·李曾伯

    八足横戈,一身衷甲,将军致尔来前。
    呼僮解缚,亟荐泽虞鲜。
    族类横行草地,今骈首、鼎镬连连。
    荆江上,不图霜后,风味似吴天。

    66 《瑞鹤仙》 宋·方岳

    岳敢拜手而言曰:月穷于纪,星回于天,盖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于是焉极、而岁功成矣。
    惟天之运,循环无穷,一气推移,不可限量,其殆极而无极欤。
    分岁而颂椒,守岁而爆竹,人知其为岁之极耳。
    洪钧转而万象春,瑶历新而三阳泰,不知自吾极而始也。

    67 《瑞鹤仙》 宋·方岳

    岳敢拜手而言曰:月穷于纪,星回于天,盖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于是焉极、而岁功成矣。
    惟天之运,循环无穷,一气推移,不可限量,其殆极而无极欤。
    分岁而颂椒,守岁而爆竹,人知其为岁之极耳。
    洪钧转而万象春,瑶历新而三阳泰,不知自吾极而始也。

    68 《摸鱼子(紫云山房拟赋莼)》 宋·李彭老

    过垂虹、四桥飞雨,沙痕初涨春水。
    腥波十里吴CF5C远,绿蔓半萦船尾。
    连复碎。
    爱滑卷青绡,香袅冰丝细。

    写雨惜春忧愁

    69 《金明池(素盘)》 宋·赵崇嶓

    桂海云蒸,瘴山雾暖,片雪何曾到地。
    羡长日、岛仙清暑,自学得、剪冰裁□。
    把岁寒、五出工夫,别妆点薰风,尽成清致。
    尽虹雨翻晴,暮霞焦土,一种凄凉如洗。

    70 《永遇乐》 宋·李太古

    玉砌标鲜,雪园风致,似曾相识。
    蝉锦霞香,乌丝云湿,吹渴蟾蜍滴。
    青青白白,关关滑滑,寒损珠衣狂客。
    尽声声、不如归去,归也怎生归得。

    71 《永遇乐》 宋·李太古

    玉砌标鲜,雪园风致,似曾相识。
    蝉锦霞香,乌丝云湿,吹渴蟾蜍滴。
    青青白白,关关滑滑,寒损珠衣狂客。
    尽声声、不如归去,归也怎生归得。

    72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初中文言文送别劝勉学习

    73 《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议论学习勉励

    74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75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楚辞抒怀

    76 《大招》 先秦·屈原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冥凌浃行,魂无逃只。
    魂魄归来!无远遥只。

    楚辞

    77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初中文言文赠言劝勉学习励志序文

    78 《芙蓉女儿诔》 清·曹雪芹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载。
    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长诗

    79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80 《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散文书信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