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叙文的诗词(15首)

  • 1 《某昨蒙宝文待制辄送扬州红都胜欲占小诗叙谢》 宋·周必大

    红药何年有,繁花扫地无。
    风光分谢砌,根拨记江都。
    两两丹山凤,炎炎赤水珠。
    春衫谁氏女,比并强施朱。

    2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宋·苏轼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
    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3 《哨遍(括兰亭记)》 宋·吴潜

    在晋永和,癸丑暮春,初作兰亭会。
    集众贤,临峻岭崇山,有茂林修竹流水。
    畅幽情,纵无管弦丝竹,一觞一咏佳天气。
    于宇宙之中,游心骋目,此娱信可乐只。

    4 《吊李台卿(并叙)》 宋·苏轼

    李台卿,字明仲,庐州人。
    貌陋甚,性介不群,而博学强记,罕见其比。
    好《左氏》,有《史学考正同异》,多所发明。
    知天文律历,千载之日可坐数也。

    5 《王中父哀词(并叙)》 宋·苏轼

    仁宗朝以制策登科者十五人,轼忝冒时,尚有富彦国、张安道、钱子飞、吴长文、夏公酉、陈令举、钱醇老、王中父并轼与家弟辙,九人存焉。
    其后十有五年,哭中父于密州,作诗吊之,则子飞、长文、令举殁矣。
    又八年,轼自黄州量移汝海,与中父之子沇之相遇于京口,相持而泣,则十五人者独三人存耳,盖安道及轼与家弟而已,呜呼悲夫。
    乃复次前韵,以遗沇之,时沇之亦以罪谪,家于钱塘云。

    6 《閒居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 宋·释文珦

    予生驽且钝,良御谩加鞭。
    蹇步常居后,长途靡克前。
    於焉辞里塾,竟尔向林泉。
    鲁诰方擩哜,真乘又赜研。

    7 《寄郑龙川子汝瞻岩翁二首一叙别怀一谢惠端砚》 宋·王迈

    汝瞻当日预文盟,七十人中最妙龄。
    别久恨无书寄雁,夜深犹记案帷萤。
    我叨天寺登科甲,子盍心期绍品丁。
    后会阿蒙须刮目,流声不减国兰馨。

    8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9 《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爱情神话故事

    10 《与吴质书》 魏晋·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
    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书信思友

    11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2 《括一丛花》 宋·林正大

    知章骑马似乘船。
    落井眼花圆。
    汝阳三斗朝天去,左丞相、鲸吸长川。
    潇酒宗之,皎如玉树,举盏望青天。

    13 《送张子宓分教澧阳》 宋·楼钥

    澧阳渺何许,远在天尽头。
    顷为郡楼记,图志不可求。
    王侯录故实,颇亦费冥搜。
    忠以申明著,学有车公优。

    14 《后序》 唐·白居易

    前三年,元微之为予编次文集而叙之。
    凡五秩,每秩
    十卷,迄长庆二年冬,号白氏长庆集。
    尔来复有格诗、

    15 《感皇恩 赠李士观·讳仪,霸州人·予二十时》 元·王恽


    尝为刑司经历官,好学不倦。
    与人交有终始回首竹林游,山阴陈迹。
    洒落襟期记畴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