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教坊歌儿》 唐·孟郊
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
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
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
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禅。
能诗不如歌,怅望三百篇。
22
《赠殷山人》 唐·张籍
郁郁山中客,知名四十年。
恓惶身独隐,寂寞性应便。
世业公侯籍,生涯黍稷田。
藤悬读书帐,竹系网鱼船。
23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唐·杜牧
曾与径山为小师,千年僧行众人知。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
劝君莫厌江城客,虽在风尘别有期。
25
《礼闱阶前春草生》 唐·无名氏
河畔虽同色,南宫淑景先。
微开曳履处,常对讲经前。
得地风尘隔,依林雨露偏。
已逢霜候改,初寄日华妍。
影与丛兰杂,荣将众卉连。
哲人如不薙,生意在芳年。
27
《北山移文哨遍》 宋·王安中
嵩少为仕宦捷径者,读而羞之,是足为勇退者之鼓吹。
阳翟蔡侯原道,恬于仕进。
其内吕夫人有林下风。
相与营归欤之计而未果,则嘱予以此文度曲,且朝夕使家童歌之,亦可想见泉石之胜。
28
《水调歌头》 宋·刘辰翁
江耆英。
乔木南山,为人父,为众父;光风霁月,有一天,有二天。
固宜十万户之民,同致八千秋之祝。
某俚歌水调,上赞金丹,辄陈宗工,窃幸微眄。
29
《渔家傲》 宋·可旻
好。
说聪明也,孔仲尼安可齐肩;论道德也,李伯阳故应缩首。
绝伦武略,独战退八万四千魔兵;盖世良才,复论败九十六种外道。
拱身誓水,坐断爱河。
30
《说诗八首》 清·宋湘
三百诗人岂有诗,都成绝唱沁心脾。
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涂脂传粉画长眉,按拍循腔疾复迟。
学过邯郸多少步,可怜挨户卖歌儿。
婉约伤春怨别
32
《司马光好学》 宋·朱熹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写人读书
33
《西都赋》 两汉·班固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叙事议论
34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35
《河中石兽》 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文言文理论哲理
36
《千人石》 宋·方惟深
生公天人师,讲法花雨堕。
当时听法众,片石千人坐。
山祗常护持,山鸟不敢污。
野人心茫然,傲荡多酒过。
醉来不肯归,石上看云卧。
38
《贺参政生日古风》 宋·翁合
国朝启运星聚奎,太极夫子生濂溪。
圣远言湮开众迷,接引伊洛为航梯。
乾精神粹星端拶,纸上陈迹俱筌蹄。
南来道统坠涂泥,我考亭翁重挈提。
40
《题许介这誉文堂》 宋·乐雷发
端平丙申,桂林伯尚书钟公以遗逸荐东溪先生许侯于朝。
越明年,得旨补初品官、衡州户掾。
其诰词于始,则有夙有誉处、且娴文辞之褒;于终,则有其以行义、教于乡里之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