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争臣论》 唐·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
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
23
《霍光传(节选)》 两汉·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传记
24
《东都赋》 两汉·班固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
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期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
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
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
叙事议论
25
《治安疏》 明·海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奏疏
26
《运命论》 魏晋·李康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忧思感慨命运
27
《东京赋》 两汉·张衡
安处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怃然有间,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陋今而荣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如之何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宫邻,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择肉西邑。
是时也,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
叙事抒情赞扬建筑
28
《颜书四十韵》 宋·苏洵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
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
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29
《益州州学对训堂》 宋·何郯
益为蕃捍西南隅,物众地大称名都。
择守来頒兹土政,治人颇与他邦殊。
蹉跌一有戾條教,便宜皆得行黥诛。
群奸帖息不敢动,无复弄兵觊穿窬。
30
《东州逸党》 宋·颜太初
天之有常度,躔次绝乖离。
地之有常理,沈潜无变亏。
人之有常道,高下遵轨仪。
三才各定位,万古永不移。
31
《送汤公子应荐之京》 明·柳溪府君
高冠长剑并嵯峨,许国筹边感慨多。
少拟过秦追贾谊,老思用赵忆廉颇。
封侯万里宁非命,募士千金岂论科。
执手离亭饶酒伴,飞扬跋扈奈君何。
33
《张良》 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35
《都中次韵申季山》 宋·戴复古
车马喧临十二门,乐从闲处度朝昏。
诗书岂为功名重,轩冕何如道谊尊。
志士不能行所学,明君亦或讳忠言。
世间事事如人意,未必商山有绮园。
36
《贤女祠》 宋·戴复古
士有败风节,惭魂埋九京。
幽闺持大谊,千载著嘉名。
父不重然诺,女能轻死生。
寒潭堕秋月,心迹两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