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咏物
103
《曾国藩诫子书》 清·曾国藩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家训
104
《祭妹文》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哀悼思念悔恨
105
《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叙事抒情赞扬国家
107
《寄永兴招诗夏太尉》 宋·梅尧臣
宝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将临戎行。
二年孟春果来寇,高奴城下皆氐羌。
五原偏师急赴敌,昼夜不息趋战场。
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
108
《训俭示康》 宋·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家训道理
110
《卜居》 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
“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111
《赠白马王彪》 魏晋·曹植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
112
《读书》 宋·曾巩
吾性虽嗜学,年少不自强。
所至未及门,安能望其堂。
荏苒岁云几,家事已独当。
经营食众口,四方走遑遑。
113
《满庭芳·山侗昔日》 元·马钰
山侗昔日,火院中间,千斤重担常耽。
镇日争名竞利,嫉妒悭贪。
万般忧愁思虑,又何曾、时暂心闲。
因个甚,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
115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清·梁启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
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
117
《翠微亭》 宋·张履信
朝朝乌北出,放夜乌南归。
所谋在一食,所息在一枝。
人生竟何得,与乌同此机。
身世忽过虑,泉石良自怡。
月上飞来峰,更谁登翠微。
118
《心远堂》 宋·高晞远
种竹期十年,栽橘盈千头。
虽云多远虑,无乃为身谋。
高人绝尘累,俟德居此丘。
泰宇无畦畛,虚空有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