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位的诗词(361首)

  • 121 《李贺小传》 唐·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高中文言文传记

    122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唐·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
    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古文观止赞美用人序文

    123 《吕相绝秦》 先秦·左丘明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无禄,献公即世。
    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

    古文观止写人外交

    124 《苏秦以连横说秦》 先秦·佚名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古文观止故事写人

    125 《冯谖客孟尝君》 先秦·佚名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古文观止历史故事写人

    126 《触龙说赵太后》 先秦·刘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历史故事

    127 《项羽本纪赞》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古文观止写人赞语

    128 《伯夷列传》 两汉·司马迁

    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古文观止写人传记

    129 《货殖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古文观止序文议论

    130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31 《狱中上梁王书》 两汉·邹阳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观止写人品格寓理

    132 《柳子厚墓志铭》 唐·韩愈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古文观止墓志铭哀悼赞颂

    133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唐·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古文观止劝慰友人书信

    134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古文观止议论

    135 《五人墓碑记》 明·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赞颂写人碑记

    136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137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楚辞抒怀

    138 《大招》 先秦·屈原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冥凌浃行,魂无逃只。
    魂魄归来!无远遥只。

    楚辞

    139 《七谏》 两汉·东方朔

    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楚辞

    140 《齐桓晋文之事》 先秦·孟子及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高中文言文游说仁政思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