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并叙〉》 宋·苏辙
石台长老问公,本成都吴氏子,弃俗出家,手书《法华经》,字细如黑蚁,前后若一,将诵之万遍,虽老而精进不倦,胁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来高安,以乡人相好,盖余懒而好睡,见之惕然自警,因赠之二小诗云。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
22
《题答禄章瑞净香亭》 宋·方回
□□成都府治元帅堂,绿竹含箨新出墙。
今古诗人第一□,幕属工部员外部。
□□□酒樽,主宾遨晚凉。
上句雨洗娟娟净,一扫人间尘土黄。
23
《鹧鸪天》 宋·欧阳修
学画宫眉细细长。
芙蓉出水斗新妆。
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
双黄鹄,两鸳鸯。
迢迢云水恨难忘。
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26
《薄暑》 宋·陆游
仲夏暑尚薄,孤村日尤长。
僧坊初施浴,行路亦馈浆。
老我绝人事,终日坐虚堂。
南北两松棚,细细吹清香。
堂中无长物,独置湘竹床。
我睡仆亦休,睡觉谁在傍?起坐拭两皆,小山郁苍苍。
安得乌有生,俱老无何乡!
27
《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 宋·苏辙
伯时作《龙眠山庄图》,由建德馆至垂云沜,著录者十六处,自西而东凡数里,岩崿隐见,泉源相属,山行者路穷于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胜金岩、宝华岩、陈彭漈、鹊源。
以其不可绪见也,故特著于后。
子瞻既为之记,又属辙赋小诗,凡二十章,以继摩诘辋川之作云。
28
《赠李长史歌》 唐·吴融
危栏压溪溪澹碧,翠袅红飘莺寂寂。
此日长亭怆别离,座中忽遇吹芦客。
双攘轻袖当高轩,含商吐羽凌非烟。
29
《长安秋草篇(小引)》 明·王留
吴市畸人,燕都逐客,南冠寄食,西第佣书。
已伤飒飒三秋,更苦奄奄一病。
繁华耀日,难依桃李之荣;乱叶吟风,空逐梗萍之困。
睹兹衰草,倍触羁怀。
31
《鹧鸪天》 宋·陈三聘
酒晕从教上脸丹。
春愁何事点眉山。
都将别后深深意,且向尊前细细看。
多少恨,说应难。
粉巾空染泪斓斑。
炉猊筝雁长闲却,明月楼心夜正寒。
34
《寄外》 宋·刘彤
尽扇停挥白日长,清风细细袭罗裳。
女重来报新簪熟,安得良人共一觞。
35
《江城子 村居》 明·沈泓
长堤细柳隐虹桥,弄笙箫,伴渔樵。
醉倚枫林,仰面挂诗飘。
释卷正逢秋水涨,临古渡,放轻舠。
夕阳西下暗窗绡,雁声高,笛声遥。
碧簟凉生,细雨燕辞巢。
隔岸篝灯孤艇泊,沽浊酒,短扉敲。
36
《朱泽民山水》 明·沈周
睢阳老人营丘徒,意匠妙绝绝代无。
为留清气在天地,便就片纸开江湖。
长松落叶风细细,幽构萦萝倚江住。
壁虎书鱼荡水光,老屋疏茅通雨气。
37
《云溪杂咏》 宋·郭印
一到平桥上,萧然净客心。
两边风细细,四面竹森森。
更喜清流驶,宁容畏暑侵。
我来归不去,日永镇长阴。
38
《深静堂》 宋·李处端
渡水穿云特地来,虚堂深静绝尘埃。
泉流舍下蒲萄色,山作人间翡翠堆。
解箨娟娟新竹长,弄香细细杂花开。
重惟胜饯难为咏,况我初无锦绣才。
40
《都门柳》 明·吴沈
不与人间管别离,生来福地傍京师。
根蟠凤苑临沟水,影拂鸾舆映羽旗。
万树屯营春细细,千条夹辇雨丝丝。
长风更作飞花舞,吹入宫墙照御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