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阴阳竹的诗词(288首)

  • 1 《种竹》 宋·司马光

    种竹南墙阴,竹生皆北向。
    苟非阳在北,竹性安可强。
    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
    园葵最柔弱,独取倾心名。

    2 《赋竹上甘露》 宋·欧阳修

    梢梢两竹枝,甘露叶间垂。
    草木有灵液,阴阳凝以时。
    深山与穷谷,往往尝有之。
    幸当君子轩,得为众人知。
    物生随所托,晦显各有宜。
    聊以助歌咏,兼堪饮童儿。

    3 《养竹》 宋·苏辙

    病竹养经年,生笋大如母。
    初番放出林,末番任供口。
    欲求五寸围,更听三年後。
    萧疏尽椽桷,无复堪作帚。

    4 《洪士龙以洪舜俞考功所作竹洲精舍记见问》 宋·魏了翁

    考功记竹洲,所业在淇奥。
    谓学与自修,此何取於竹。
    士龙来谂余,试请言其目。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独。

    5 《越问·竹箭》 宋·孙因

    维苗山之竹箭兮,禀劲气於乾坤。
    实东南之美材兮,声价等乎瑶琨。
    良工相夫阴阳兮,加利镞以为矢。
    习国人於射渎兮,震电激而星奔。

    6 《刘景阳东斋》 唐·贾岛

    松阴连竹影,中有芜苔井。
    清风此地多,白日空自永。
    景阳公干孙,诗句得真景。
    劝我不须归,月出东斋静。

    7 《次韵子瞻竹(鼠卯)》 宋·苏辙

    野食不穿囷,溪饮不盗盎。
    嗟(鼠卯)
    独何罪,膏血自为罔。
    阴阳造百物,偏此愚不爽。
    肥痴与瘦黠,禀受不相仿。

    8 《次韵子瞻竹{左鼠右柳}》 宋·苏辙

    野食不穿囷,溪饮不盗盎。
    嗟{左鼠右柳}独何罪,膏血自为罔。
    阴阳造百物,偏此愚不爽。
    肥痴与瘦黠,禀受不相髣。

    9 《豫庵三端诗·蝉竹》 宋·岳珂

    气并阴阳正,仁无雨露偏。
    阖开知有地,奇耦自潜天。
    虽焕双纹异,仍存一节坚。
    薰风动蝉腹,槐绿又鸣弦。

    10 《连昌宫词》 唐·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宫廷叙事长诗

    11 《咏怀八十二首》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抒情

    12 《七言》 唐·吕岩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13 《东京赋》 两汉·张衡

    安处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怃然有间,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陋今而荣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如之何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宫邻,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择肉西邑。
    是时也,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

    叙事抒情赞扬建筑

    14 《竹石屏歌谢遁泽》 宋·王柏

    好古博雅时遁泽,往岁赠我墨图柏。
    今年揆予初度临,又复持赠竹石屏。
    柏以祝我老,竹以坚我心。
    长歌短歌先后发,书室夜夜生光荧。

    15 《笋》 宋·陈普

    书窗媚幽独,万竹真我仪。
    冰霜茂摧挫,生意自有时。
    斐亹弄月阴,挺拔出风姿。
    凤吟逐神郁,春笋效珍奇。

    16 《西都赋》 两汉·班固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叙事议论

    17 《仙掌铭》 唐·独孤及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巅。
    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余方。

    18 《绿竹引赐都督孙忠》 明·朱瞻基

    蓟门八月霜华浓,何时种竹能成丛。
    凤城之阳禁苑东,琅玕万树凌青空。
    光摇太液波心月,高出三山顶上松。
    祥飚拂拂来天上,鸣金戛玉声玲珑。

    19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20 《麻姑山》 宋·朱京

    仙都朝百灵,奇绝众峰冠。
    朝随五马游,万里卷云幔。
    春阳散地脉,指顾群阴泮。
    刻玉露巉岩,严严色足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