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附事的诗词(275首)

  • 81 《洞箫赋》 两汉·王褒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辞赋精选音乐

    82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83 《水调歌头》 宋·王灼

    台绝顶,望明月山二十里许,有怀美人,归作此词。
    山附县郭,仲文居其下,公才居亦近之。
    贾浪仙诗云:“长江飞鸟外,主簿跨驴归。
    ”又云:“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

    84 《水调歌头(和李守)》 宋·沈瀛

    潇洒云中鹤,容与水边鸥。
    缑山仙客,飘然曾约此中留。
    更有骑鲸公子,相与翱翔八极,凛凛气横秋。
    明月楼头宴,樽俎好诗流。

    85 《水龙吟》 宋·陈亮

    钱王霸图成时,多应是百年遗树。
    羞将高古,为渠遮映,鱼盐调度。
    且向空山,趁时多事,四垂盘踞。
    算兴衰坐阅,权奇磊块,世间□、□斤斧。

    古诗三百首爱国

    86 《征招》 宋·姜夔

    篷方底,舟师行歌,徐徐曳之如偃卧榻上,无动摇突兀势,以故得尽情骋望。
    予欲家焉而未得,作徵招以寄兴。
    徵招、角招者,政和间,大晟府尝制数十曲,音节驳矣。
    予尝考唐田畸声律要诀云:徵与二变之调,成非流美,故自古少徵调曲也。

    87 《哨篇》 宋·汪莘

    侧按《稼轩词》。
    近腊景和,故山可过,足下听余述。
    便自往山中,憩精蓝,与僧饭讫。
    北涉灞川,明月华映郭,夜登华子冈头立。

    中秋节写景

    88 《沁园春(送章漕赴诏)》 宋·李曾伯

    极目江涛,不有人焉,其能国乎。
    伟故家风烈,激扬手段,平生践履,精密工夫。
    冰漕功成,月卿召入,小却犹当登从涂。
    斯行也,非纪纲省闼,定尹京都。

    89 《括水调歌》 宋·林正大

    华裾织翡翠,金辔闹珑E8AE。
    宝蹄轻稳,香尘满地骤隆隆。
    云是东京才子,名擅文章钜伯,一世独推雄。
    高盖拥宾从,下马气如虹。

    90 《水调歌头(寿彭守)》 宋·戴翼

    某共审:某官,瑞启福星,祥开诞月。
    楼浦十万家生齿,焚一瓣香;章江五十里附庸,上千岁寿。
    万诚芜句,申庆椒觞。
    仰冀熏慈,俯垂采览。

    91 《陈涉世家》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初中文言文咏史传记叙事

    92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93 《司马错论伐蜀》 两汉·刘向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
    ”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古文观止外交争论

    94 《齐宣王见颜斶/颜斶说齐王》 先秦·佚名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古文观止对话劝谏

    95 《货殖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古文观止序文议论

    96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97 《原道》 唐·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古文观止推崇儒道

    98 《驳复仇议》 唐·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古文观止议论

    99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古文观止议论

    100 《六国论》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议论历史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