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苟合的诗词(79首)

  • 1 《次韵和州府吴大资病愈后见寄之作》 宋·宋庠

    冠盖山川旧,星灰五载馀。
    辞荣唐院使,麾守旧尚书。
    弓影临觞悟,舟心独物虚。
    尘埃题宇壁,汙潦汎杯渠。

    2 《赵户自任所抵乌驻用前韵见示和之》 宋·陈宓

    自昔桐城别,于今两阅秋。
    暌违嗟地远,聚散似萍浮。
    独发皇都道,同登乌驻舟。
    人生非苟合,谁谓雨能留。

    3 《壬辰正月胡子持孙平叔刘正仲诸友於雁苍建赤》 宋·舒岳祥

    句读从朱老,经书本释翁。
    於蓝青所出,他石玉堪攻。
    文启吾乡秀,心知百代崇。
    推尊非苟合,议论自难同。

    4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古文观止叙事议论抒怀

    5 《运命论》 魏晋·李康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忧思感慨命运

    6 《游侠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古文观止游侠传记

    7 《泷冈阡表》 宋·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古文观止写人父母

    8 《代曲江老人百韵(年十六时作)》 唐·元稹

    何事花前泣,曾逢旧日春。
    先皇初在镐,贱子正游秦。
    拨乱干戈后,经文礼乐辰。
    徽章悬象魏,貔虎画骐驎。

    9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 唐·吴筠

    明哲良罕遇,遇君辄思齐。
    挺生著天爵,自可析人珪。
    河洛初沸腾,方期扫虹霓。
    时命竟未合,安能亲鼓鼙。

    10 《慰张石山幼子亡》 宋·卫宗武

    无子虽可悲,有子未为喜。
    断以释子言,莫非假合耳。
    杜陵咏为麟,瑞物能有几。
    昌黎谓之枭,恶德乃类是。

    11 《分韵送王非之官山险得再字》 宋·刘宰

    达官须亲民,未竟法应再。
    昔君治姑孰,报政甫初载。
    桃李春正华,风木养不待。
    至今田里间,往往诵遗爱。

    12 《蝶恋花》 宋·赵令

    数四乘间遂道其衷。
    翌日复至,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
    然而崔之族姻,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媒而求娶焉!张曰:予始自孩提时,性不苟合。
    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

    13 《杂诗》 宋·李复

    权利为祸根,苟合非纯士。
    嗟哉凭轼生,行见烹齐市。
    晴鸠不逐妇,猛虎不食子。
    魏国将乐羊,齐人疑吴起,

    14 《五月余还至渭南适克正博士为丞于兹赋诗道旧》 明·王祎

    曩余客南京,结交尽名友。
    文采竞联翩,气义互缠纠。
    子也时所需,翻然起江右。
    譬如丰城藏,紫气映牛斗。

    15 《溪上杂言》 宋·陆游

    溪上之丘,吾可以休。
    溪中之舟,吾可以游。
    一裘虽弊可度风雪虐,一箪虽薄未有旦夕忧。
    媿于此心鼎食其敢饱,负其所学蝉冕增吾羞。

    16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高中文言文楚辞写人爱国励志忧国忧民

    17 《陈涉世家》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初中文言文咏史传记叙事

    18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9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20 《治安疏》 明·海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