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修的诗词(42首)

  • 1 《寄李端叔编修》 宋·秦观

    旗亭解手屡冬春,闻道归来自发新。
    马革裹尸心未艾,金龟换酒气方震。
    梦魂偷遶边城月,道从公穿禁路尘。
    知有新编号横槊,为凭东使寄淮滨。

    2 《爱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宋·杨亿

    太极垂裳日,中原偃革初。
    楼船秋发咏,衡石夜程书。
    好问虚前席,徵贤走传车。
    蓬莱侔汉製,煨烬访秦馀。

    3 《示临川曾革》 宋·胡寅

    阙时三千盛,参乎一唯优。
    古来宗德业,谁复继风猷。
    晚派南丰衍,贤名内相尤。
    高文推大手,奥学擅前修。

    4 《修文立武颂》 宋·曾丰

    斌哉公兮。
    丁黎牾兮,反自拊兮。
    亶元后天覆无我若汝兮,

    5 《皇矣》 先秦·佚名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维此二国,其政不获。
    维彼四国,爰究爰度。

    诗经咏史怀古赞颂

    6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唐·岑参

    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
    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
    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
    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

    7 《谒禹庙》 唐·徐浩

    亩浍敷四海,川源涤九州。
    既膺九命锡,乃建洪范畴。
    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
    肇开宅土业,永庇昏垫忧。

    8 《游桃源一百韵》 唐·刘禹锡

    沅江清悠悠,连山郁岑寂。
    回流抱绝巘,皎镜含虚碧。
    昏旦递明媚,烟岚分委积。
    香蔓垂绿潭,暴龙照孤碛。

    9 《蒙求》 唐·李瀚2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
    丁宽易东。

    10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11 《陈涉世家》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初中文言文咏史传记叙事

    12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13 《秦楚之际月表》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
    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
    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古文观止序文

    14 《货殖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古文观止序文议论

    15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6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古文观止议论

    17 《释秘演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古文观止序文

    18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19 《七谏》 两汉·东方朔

    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楚辞

    20 《哀时命》 先秦·庄忌

    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
    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
    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
    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

    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