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顺育的诗词(36首)

  • 1 《天育骠骑歌(天育,厩名,未详所出)》 唐·杜甫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
    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

    传说故事

    2 《送悟侍者参育王偃溪和尚》 宋·释绍昙

    茂阴深处击寒冰,洗得娘生两耳清。
    塞断不听呼小玉,顺风来听偃溪声。

    3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
    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
    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4 《郊庙歌辞·梁太庙乐舞辞·来仪舞》 唐·佚名

    於赫帝命,应天顺人。
    亭育品汇,宾礼百神。
    洪基永固,景命惟新。
    肃恭孝享,祚我生民。

    5 《送杨氏女》 唐·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唐诗三百首送别感伤

    6 《系乐府十二首·寿翁兴》 唐·元结

    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
    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
    始知世上术,劳苦化金玉。
    不见充所求,空闻肆耽欲。
    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
    谁正好长生,此言堪佩服。

    7 《系乐府十二首·寿翁兴》 唐·元结

    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
    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
    始知世上术,劳苦化金玉。
    不见充所求,空闻肆耽欲。
    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
    谁正好长生,此言堪佩服。

    8 《仲秋朝拜昭陵》 唐·权德舆

    清秋寿原上,诏拜承吉卜。
    尝读贞观书,及兹幸斋沐。
    文皇昔潜耀,随季自颠覆。
    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9 《赠友五首》 唐·白居易

    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
    君出臣奉行,谓之握金镜。
    由兹六气顺,以遂万物性。
    时令一反常,生灵受其病。

    离别写景友情

    10 《览古十四首》 唐·吴筠

    圣人重周济,明道欲救时。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尝缁。
    兴言振颓纲,将以有所维。
    君臣恣淫惑,风俗日凋衰。

    11 《文赋》 魏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秋天写景咏物菊花

    12 《鹪鹩赋》 魏晋·张华

    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
    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
    彼鹫鹗惊鸿,孔雀翡翠,或淩赤霄之际,或托绝垠之外,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然皆负矰婴缴,羽毛入贡。
    何者?有用于人也。

    书信思友

    13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14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15 《一寸金(太母诞辰)》 宋·曹勋

    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16 《陈情表》 魏晋·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抒情散文

    17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8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19 《东都赋》 两汉·班固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
    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期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
    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
    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

    叙事议论

    20 《西铭》 宋·北宋·张载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