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理的诗词(331首)

  • 121 《苏秦以连横说秦》 先秦·佚名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古文观止故事写人

    122 《乐毅报燕王书》 先秦·佚名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
    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
    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

    古文观止书信

    123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24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古文观止书信抒愤

    125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古文观止写人故事寓理

    126 《辨奸论》 宋·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古文观止议论

    127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古文观止碑文赞颂写人

    128 《六国论》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议论历史借古讽今

    129 《天问》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楚辞

    130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楚辞抒怀

    131 《招魂》 先秦·屈原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楚辞

    132 《七谏》 两汉·东方朔

    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楚辞

    133 《九叹》 两汉·刘向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楚辞

    134 《扁鹊见蔡桓公》 先秦·韩非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

    135 《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爱情神话故事

    136 《浯溪摩崖怀古》 宋·杨万里

    湘江曾闻有浯溪,片帆今挂湘东西。
    上摩石崖与天齐,江头落日云凄凄。
    山昏雨暗哀猿啸,步入烟萝转深峭。
    元颜千古迹不朽,星斗蛟龙两奇妙。

    游历写景怀古感慨

    137 《拟孙权答曹操书》 宋·苏轼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
    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
    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

    书信

    138 《曾国藩诫子书》 清·曾国藩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家训

    139 《西都赋》 两汉·班固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叙事议论

    140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