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较的诗词(55首)

  • 1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清·梁启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
    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

    2 《齐天乐(四明别友)》 宋·王沂孙

    十洲三岛曾行处,离情几番凄惋。
    坠叶重题,枯条旧折,萧飒那逢秋半。
    登临顿懒。
    更葵D64E难留,苎衣将换。

    3 《齐天乐(寿韩郡王)》 宋·李寅仲

    摩挲阅古堂前柳,尽是世臣乔木。
    故国风流,中兴事业,都写南山脩竹。
    商颜自绿。
    甚当日君王,浩歌鸿鹄。

    4 《齐天乐》 宋·朱涣

    白云封断仙岩路,重重洞深窈。
    翠竹笼烟,苍崖溅瀑,古木阴森回抱。
    坛空不老。
    锁一片莓苔,几丝莎草。

    5 《齐天乐(吴兴郡宴遇旧人)》 宋·刘澜

    玉钗分向金华后,回头路迷仙苑。
    落翠惊风,流红逐水,谁信人问重见。
    花深半面。
    尚歌得新词,柳家三变。

    6 《题阎立本北斋较书图》 宋·吕谔

    由余入秦毁诗书,意在兵强黔首愚。
    弊极煨烬几无馀,高齐风俗元自殊。
    岂料乃喜知卷舒,况复是正丛冠裾。
    公言所贬固不虚,我独谓其胜由余。

    7 《斋中列酒数壶皆齐安村醪也今旦亦强饮数杯戏》 宋·张耒

    放逐江边长苦饮,壶浆尚敢较醇醨。
    中都光禄多新酿,不解随人得一巵。

    8 《游齐山仓使遣赠长歌和韵》 宋·钱时

    昔来阳未复,倏觖今大壮。
    颇复怀兹游,山山日环乡。
    雪多春较涩,寒力花难王。
    晨兴起和羹,御风飒然往。

    9 《南山诗》 唐·韩愈

    吾闻京城南,兹惟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写山

    10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唐·曹唐

    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干海水清。
    净扫蓬莱山下路,略邀王母话长生。
    上元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11 《拜访陆处士》 唐·曹松

    万卷书边人半白,再来惟恐降玄纁.性灵比鹤争多少,气力登山较几分。
    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
    将知谷口耕烟者,低视齐梁楚赵君。

    12 《宫词百首》 唐·和凝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
    千声鼓定将宣赦,竿上金鸡翅欲飞。
    北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运,更拟波中出九畴。

    13 《阮郎归(硕人生日)》 宋·李弥逊

    黄花犹未拆霜枝。
    今年秋较迟。
    六么催泛玉东西。
    登高庆诞时。
    神仙事,古来稀。
    且为千岁期。
    戏莱堂上两庞眉。
    何妨举案齐。

    宋词精选离别写景

    14 《征招》 宋·姜夔

    篷方底,舟师行歌,徐徐曳之如偃卧榻上,无动摇突兀势,以故得尽情骋望。
    予欲家焉而未得,作徵招以寄兴。
    徵招、角招者,政和间,大晟府尝制数十曲,音节驳矣。
    予尝考唐田畸声律要诀云:徵与二变之调,成非流美,故自古少徵调曲也。

    15 《一井金》 宋·李鼐

    一杯为寿。
    笑捧处、自传纤手钗头。
    况有瑞草,齐眉偕老,应难比较。
    鸳鸾镇日于飞,惟愿一百二十岁,永同欢,如鱼似水。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记梦离别

    16 《伯夷列传》 两汉·司马迁

    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古文观止写人传记

    17 《货殖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古文观止序文议论

    18 《义田记》 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古文观止叙事赞美写人

    19 《六国论》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议论历史借古讽今

    20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