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公平公正的古诗句(形容公正的诗句有哪些?)
1.形容公正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公正的诗句有: 1、《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战国政治家 吕不韦 原文: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译文:和平源于公正,公正源于道德(的培养)。 2、《杜袁州墓志铭》唐代诗人 杨炯 原文: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
释文:不合乎规矩制度的话语不回说出口,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为不会想。 3、《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战国政治家 吕不韦 原文: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译文:甘霖雨露对天下万物都是公平的,它不因偏爱而独降于某一物上。 4、《荀子·不苟》战国思想家爱家 荀子 原文:公生明,偏生暗。
译文: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扩展资料: 形容公正的词语有: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秉公无私。
1、不偏不倚 拼音:[bù piān bù yǐ] 释义: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
表示中立或公正。 例句:在处理所有问题上,都要做到不偏不倚的公道,不过是一种幻想。
2、一视同仁 拼音:[yī shì tóng rén] 释义: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例句:感冒病菌肆虐真是一视同仁,我们一家五口无一幸免于感染。 3、秉公无私 拼音:[bǐng gōng wú sī] 释义:秉公:主持公道。
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例句:林君义正言辞的说道,他那大偷大摸的行为被他这么一讲到时变得秉公无私了。
2.关于“公平”的古诗或名句有哪些?
剑客唐代:慕幽去住知何处,空将一剑行。
杀人虽取次,为事爱公平。 戟立嗔髭鬓,星流忿眼睛。
晓来湘市说,拂曙别辽城。酬陈摽评事喜及第与段何共贻唐代:顾非熊至公平得意,自喜不因媒。
榜入金门去,名从玉案来。 欢情听鸟语,笑眼对花开。
若拟华筵贺,当期醉百杯。送赵道士归天目旧山唐代:薛能愚朴尚公平,此心邻道情。
有缘终自鄙,何计逐师行。 日者闻高躅,时人盖强名。
口无滋味入,身有羽仪生。 奏乞还乡远,诗曾对御成。
土毛珍到越,尘发倦离京。 符叱风雷恶,朝修月露清。
观临天目顶,家住海潮声。 道引图看足,参同注解精。
休粮一拟问,窗草俟回程。送徐群宰望江唐代:邵谒古人力文学,所务安疲甿.今人力文学,所务惟公卿。
大贤重邦本,屈迹官武城。劝民勤机杼,自然国用并。
但见富贵者,知食不知耕。忽尔秋不熟,储廪焉得盈。
贡艺既精苦,用心必公平。吾道不遗贤,霄汉期芳馨。
一夫若有德,千古称其英。陶潜虽理邑,崔烈徒台衡。
浊者必恶清,瞽者必恶明。孤松自有色,岂夺众草荣。
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为丝若不直,焉得琴上声。
好去立高节,重来振羽翎。世间本无公平可言,除非公平掌握在自己手中。
——培提尔·贝里席《权力的游戏》我们恨贪官,又拼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减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
这种骨子里的自私,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韩寒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却又是相对公平的。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的越多,也必须比别人承受的更多。
——卡耐基《做内心强大的女人》世界上,最公平和最不公平的,都是时间。 别人偷不走它,而你却也留不住它。
你拥有了它,却不能改变它。——摩西奶奶《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
——俞敏洪死亡之前,人人平等。仔细想想,这可能是人世间惟一公平的地方。
——东野圭吾《宿命》上帝明目张胆地不公平,但凡人保留偏执的权利。——八月长安《橘生淮南·暗恋》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世上所有的不公平 都是因为当事者的能力不足造成的.——《东京喰种》这个尘世,所有的尊崇和仰望,所有的风流和威武,所有的敬重和屈从,所有的话语权和决断权,甚至是所有的阿谀和谄媚,只会指向一个方向:强者。这是不公平之巅的最大的公平,这也是横扫一切的法则。
也就是说,这天下,永远是强者的天下。——马德《当我放过自己的时候》成长是一种蜕变,失去了旧的,必然因为又来了新的,这就是公平。
——三毛《亲爱的三毛》。
3.关于公平的古诗句有哪些?
《游益公平园怀宜春宰颂诗》
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
丞相非嗔客,名流每举樽。
鱼烹惟沼在,鹤化有轩存。
惜欠尧夫子,幸生夷简孙。
平泉落谁手,文献说平园。
《赋益公平园牡丹白花青绿》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东皇封作万花王,更赐珍华出尚方。
白玉杯将青玉绿,碧罗领襟素罗裳。
古来洛口元无种,今去天心别得香。
涂改欧家记文著,此花未出说姚黄。
《游李卫公平泉庄》
年代: 宋 作者: 司马光
相国已何在,空山余故林。
曏时堪炙手,今日但伤心。
陵谷尚未改,门阑不可寻。
《依韵和刁经臣读李卫公平泉山居诗碑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当时植珍木,岂是昧前规。
废宅长春草,故山存旧碑。
已嗟良璧毁,安识古松姿。
叔子每怀慕,此心空自知。
《缘识》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逍遥能自在,大道亦何去何殊。
澹薄随情遣,优游静恶除。
春生凡作则,秋谢遍悲疏。
利益玄穹鉴,公平信史书。
4.关于“公正”的诗句有哪些?
1、人平不语,水平不流——《颂古二十七首其一》释云贲(宋)
释义:人心平气和就不必诉说,犹如水平了就不流动。
2、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韩诗外传·卷七》韩婴(汉)
释义:正直的人沿着正道行事,按照道理讲话,公正无私,不因为安逸富贵而放纵意志,也不因为危难而改品言行。
3、持心如衡,以理为平。——《郁离子》刘伯温(明)
释义: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一杆称,这杆秤就是衡量、辨别善恶的标准;为人处世要依据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才可以行得通。
4、平而后清,清而后明。——《盘水铭》司马光(宋)
释义:水在平静不动后才见清澈,清澈以后才见光明。
5、公其心,万善出——《杂铭》方孝孺(明)
释义:出自于公心,就会做出许许多多好事。
6、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杜袁州墓志铭》杨炯(唐)
释义:不合乎规矩制度的话语不说,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为不想。
公正 [ gōng zhèng ]
基本释义:
1、公平正直。
2、正义、公平。
5.形容公正的诗句
力量来自公正。
美国第16任总统 林肯公生明,偏生暗。 公正名言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公其心,万善出。
明代文学家 方孝孺真诚是公正的基础。古罗马政治家 西塞罗公正是施政的目的。
英国作家 丹·笛福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关于公正的名言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
私:偏爱。这两句大意是:甘霖雨露对天下万物都是公平的,它不因偏爱而独降于某一物上。
过两句通过自然现象,说明了理政、处事应出以公心。不可偏私的道理。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大乐》公:正直无私。
道:道德。意思是 和平源于公正,公正源于道德(的培养)。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大乐》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心里如果能够达到公正, 人们就会高度和平。
唐代政治家 姚崇法律一多,公正就少。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延误公正就是不公正。
公正名言兰多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明末清初学者和教育家 朱舜水良心是公正廉洁的法官。
拉蒙纳斯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公者明,……无私者正。
关于公正的名言《黄帝经》 《黄帝经》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三国·魏·孔融《临终诗》。
翳(yì艺):遮盖。这两句大意是:谗言与邪恶正直善良的人,就像天上的浮动遮蔽了明亮的太阳。
此名句化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浮动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的意境进行再创造,以“比”的写作手法,通过“浮动”、“白日”等常见的生动形象,使生活中实有又不容易诉诸直观的现象,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形成强烈反差,使人一目了然。可用以揭露谗言之危害,奸臣之可恶。
东汉文学家 孔融 《临终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见杜甫《梦李白》。
冠盖:冠为礼帽,盖即车盖,都是官吏的服饰和车乘,借指官吏。京华:即京都。
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京城中高冠华盖的权贵多如牛毛,唯独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却被逼得献身无路,困顿不堪。
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杜甫闻讯后作此诗。诗人认为,偌大的长安,无李白存身之处,众多的职务,却没有李白一个,还将他流放到夜郎,使其备受折磨,这太不公平了。
诗句以京城中权贵们的高冠华盖与李白流放中的憔悴萎靡作对比,说明朝廷对李白的不公正。可用以抒发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的同情。
唐代诗人 杜甫 《梦李白》。
6.描述“公正无私”的诗句有哪些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解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解释: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解释:保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这本为历代圣贤所称颂。
宁可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解释:宁愿立即死去或者流放他乡,我不能容忍这种苟合之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解释: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解释: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解释:刚正不阿的品格,正气直冲上天。虽然受到了刑罚苦难,但是还是写成了史记标榜千秋。
7.描写公平的诗句
想去想来只有二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本身世界就不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公平。
其实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首先,没有人愿意来维持这个公平,其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再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有这个能力,他也没有这个时间,把世上人一一称过。
所以就有了际遇这种说法。因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云,有人苦痛挣扎,使人长叹却又无奈,只能归之于际遇。
而有人对这不公平是极看不开的。“豁达”二字易书难行。所以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墨子著《非攻上》。而刘基有《卖柑者言》。
附文:
《庄子·胠箧》:偷钩的要处死,偷国家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同样是偷,结果是天壤之别。
非攻《墨 子》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卖柑者言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过冬夏也不腐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
我买了其中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得像破烂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将要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还是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吗?你做这种欺骗人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分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你没有好好的思量啊。
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给出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像是朝廷中有本事的人,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盗贼兴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费国家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显赫过人,值得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心破败得像破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借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综观三位先贤文章,你应该对公平有比较客观的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