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南山关于诗句意思的配图(古诗《终南山》的意思)

    1.古诗《终南山》的意思

    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赏析: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 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

    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

    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

    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

    所谓“阴晴从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

    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

    (《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

    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

    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2.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山》的诗意是什么?

    这首诗的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

    1、原文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释义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3、王维简介

    ①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②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③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思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⑤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⑥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⑦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⑧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诗句,配图,终南山

    3.终南山 王维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太乙:印终南山。

    天都:帝都。此指长安。

    分野:将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

    【解释】终南山高耸人云,与天帝都城接近。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霭,眼前雾团杳然不见。终南山脉雄阔高大,中峰能分隔星宿州国。高山低谷千差万别,阴晴凉热殊异难同。我想寻人家投宿,隔着河川高声问樵夫。

    【解析】此诗歌咏了终南山的雄伟。王维写景之作,一般取境不大,他往往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闻中描绘清秀宁静的事物。像这样的写景宏大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不多见的。诗的头二句写终南山的高峻和广阔:主峰太乙接近天帝所居之处,其高峻可想:山峦连绵直到海边,其广阔可知。这两句极其夸张,写出了终南山的雄伟气势。诗的第二联承第一联而言:白云四望如一,见山之高;青云走近去就看不见了,见山之广。第三联又突出重点,极写山的广阔:以终南山的中峰为标志,东西就属于两个不同的星宿的分野;在同一时间内,各个山谷之间的阴晴也不相同。这一联是从写其他事物侧面突出终南山的连绵宽广的。这么宽广的终南山上,人烟稀少,想要找有人的地方去歇宿,须隔着山溪问樵夫才可得知。

    全诗从它的主峰开始写起,由点及面,层层叠叠镝展开来,有正面写,有侧面写,十分形象地把气势雄伟的终南山写出来了。如一幅泼墨山水画,不斤斤于细节描写,而满纸云烟,磅礴巍峨。

    4.游终南山的全诗诗意和思想感情

    《游终南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

    全诗的意思: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全诗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

    5.终南山唐王维的诗意是什么

    《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全诗的意思是:

    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这首诗的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6.《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诗文解释】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词语解释】

    林表:林外。

    【诗文赏析】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7.终南山唐王维的诗意是什么

    《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全诗的意思是: 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这首诗的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

    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

    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终南山关于诗句意思的配图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