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灰飞烟灭的古诗句(遥想公谨当年羽扇冠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哪个诗词作者)

    1.遥想公谨当年羽扇冠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哪个诗词作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fà)。

    人生如梦,一樽(尊)(zūn)还(huán)酹(lèi)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2.诗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

    <<;三国演义>>;上讲,周瑜因被诸葛亮三气,损兵折将,"陪了夫人又折兵",导致愤懑而死;但<<;三国志>>;上说,周瑜本人"性情恢廓",他是在战场上病死的。

    <<;三国演义>>;是小说有一定的虚假成分,而<<;三国志>>;是史书.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

    灰飞烟灭,诗句

    3.弹指间灰飞烟灭的出处

    是不是这个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

    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

    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

    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

    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关于灰飞烟灭的古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