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竹子默默劳动的诗句(赞美竹子无私奉献的诗句)

    1.赞美竹子无私奉献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李峤《风》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吴均《山中杂诗》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卓文君《白头吟》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

    夜深风竹敲秋韵。 ——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柳宗元《渔翁》

    2.描写竹子无私奉献的诗句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子,诗句,默默,劳动

    3.描写竹子无私奉献的诗句

    竹白玉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竹郑板桥(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篱竹(清)郑板桥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题画(清)郑板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清)郑板桥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清)郑板桥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题画(清)郑板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清)郑板桥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清)郑板桥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题画竹郑板桥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道。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题画竹郑板桥四十年来来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庭 竹(唐)刘禹锡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竹石轴(清)李方膺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咏竹杨万里.宋凛凛冰霜节。

    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

    自有月传神。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清.郑板桥《题墨竹图》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唐 韦式 竹竹,临池,似玉。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宋 陆游 东湖新竹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宋 陆游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唐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清 郑板桥 题画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清 郑板桥 题画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清 郑板桥 题画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清 郑板桥 篱竹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清 郑板桥 竹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清 丘逢甲 题画 竹二首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明 李日华 竹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宋 朱子 谢刘仲行惠笋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宋 黄庭坚 咏竹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南北朝 谢朓 咏竹诗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疎已密,风来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但恨从风。

    4.描写竹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句子,不要诗句

    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 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 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竹为儒佛道“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文化意韵。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春天(春山)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唐张九龄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郎咏竹》)。淡泊、清高、正直,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竹既有美的意象,又与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

    5.描写竹子的诗句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庭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

    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6.谁告诉我5首关于竹子的诗句

    《诗经·斯干》

    如竹苞矣,

    如松茂矣。

    ——《诗经选》P200

    叠石流泉,

    茂林修竹。

    ——晋·王羲之《兰亭序》

    竹亦得风,

    夭然而笑。

    ——苏轼

    修竹凝妆,

    垂杨系马。

    ——宋·陆睿词句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关于竹子的诗句

    关于竹子的诗句

    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4、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5、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6、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8、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9、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10、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12、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13、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4、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5、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希望能帮助到你

    8.关于竹子的诗句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宋·范成大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堂成 唐·杜甫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竹里 清·蒲松龄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 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咏竹 清·吴昌硕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竹 唐·陈陶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咏竹著 明·陈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

    9.关于描写竹子的诗

    1 诗言志:竹诗欣赏

    自古咏竹之诗甚多,内容丰富多彩,大致可归为神话传话、赞美品格、抒情言志和记载用途等各类。

    1.表现竹与神话

    舜妃女英、娥皇泪洒竹秆而成“斑竹”的动人故事自古为世人传诵。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它其实是桂竹的一个变型。由此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的咏竹诗。如:

    “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唐·杜牧《斑竹简簟》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不知篁竹苦,唯见泪斑痕。”——明·李梦阳《湘妃怨》。

    2. 赞美竹的品格

    这类诗很多,表现了竹子虚心、气节、坚韧和友情等各方面,现略举数首如下:

    虚心:唐·薛涛《酬人雨后观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气节:邓拓《题画诗》:“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坚韧:宋·楼钥《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画》:“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有此三人。”

    友情:唐·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百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3.借以抒情言志

    竹趣: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日来相照。”

    竹景:唐·张南史《竹》——

    “竹,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亭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庚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抒情:唐·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勿剪伐,会见拂云长。”

    言志:清·李方:“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元·杨载:“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志。”

    感情:清·郑板桥题画诗二首:

    其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其二:“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

    4.叙述竹类特点

    韩愈《谢郑公惠簟》:“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环奇。体坚色泽又藏展出,满眼凝滑无瑕疵。青蝇倒翅蚤虱避,肃肃疑有青飙吹。倒身甘寝百疾愈,却原天日恒炎 ”。

    薛纪如《咏竹》:“茎竹鞭兮横地生,枝成秆兮独指天。叶变箨兮抱青笋,花难遇兮自成仙。”

    关于竹子默默劳动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