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古诗句(含有对字的诗句)

    1.含有对字的诗句

    枫桥夜泊 张继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望天门山 李白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雨霖铃 柳永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对古诗句的赏析,对古诗句分类的好处,关于莲花的古诗句

    2.古诗中有对仗诗句的有哪些

    对仗也叫对偶 就是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情月长圆。 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诗句

    3.对仗的诗句有哪些?

    1.中两联对仗

    清新庾开2113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2.首联对仗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5261。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4102晓天。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3.尾联对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1653。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少于两联的对仗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5.《守睢阳诗》

    [唐]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裹创犹出阵,饮血更回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天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6.《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对诗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如下: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作者

    唐代·岑参

    赏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旧历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5.运用对仗的诗句

    对 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什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 一般来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还可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有名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象《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⑴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⑵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①。

    因此,象上面所举的《易经》和《诗经》的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下面这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出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就修辞方面来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③,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 对“嘴”,“脚” 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我想到的一些对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另外楼上朋友也给出了一些,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6.古诗中的对仗句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

    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

    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

    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

    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

    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

    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

    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

    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

    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

    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

    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曲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

    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

    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

    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

    7.给一些好的古诗名句(越多越好)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 《曲江二首》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 《寄夫》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无名氏 《杂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 《暮江吟》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谴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得意须尽饮,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将进酒》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李白 《清溪行》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韩渥 《春尽》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题都城南庄》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李商隐 《隋宫》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温庭筠 《经五丈原》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蜀相》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 《行路难》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 《长恨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李白 《送友人入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 《题破山寺禅院》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 《咸阳城西楼晚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 《渡荆门送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乐游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 《江雪》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国酒旗风。 杜牧 《江南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 《梦李白二首》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 《李凭箜篌引》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逢入京使》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过故人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 《清平调词》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 《旅次朔方》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李贺 《南园十三首》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张谓 《早梅》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 《忆扬州》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将进酒》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晚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 《江汉》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渡荆门送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行路难三首》(其一)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其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 《把酒问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十五夜望月》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 《天末怀李白》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罗隐 《鹦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对古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