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古诗句(关于顾炎武的诗句)
1.关于顾炎武的诗句
《过苏禄东王墓》
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
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
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
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
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古北口》
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
雾灵山上杂花生,
山下流泉入塞声。
却恨不逢张少保,
碛南犹筑受降城。
《秋山》
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
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
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
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
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
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
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
《白下》
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
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2.顾炎武的诗句
精卫·万事有不平明代: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与友人书(节选)清代: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酬朱监纪四辅清代:顾炎武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3.顾炎武名言诗句
顾炎武名言名句
1、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7、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0、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11、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12、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1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1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15、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1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8、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9、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20、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21、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2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23、犯天下之不韪。
24、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25、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6、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27、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28、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29、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3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3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4.顾炎武名言诗句
顾炎武名言名句 1、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7、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0、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11、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12、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1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1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15、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
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1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8、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9、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20、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21、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2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23、犯天下之不韪。
24、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25、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6、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27、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28、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29、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3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3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5.顾炎武名言诗句
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日知录》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3、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顾炎武
4、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顾炎武 《精卫·万事有不平》
5、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
6、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顾炎武
7、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
8、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10、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
6.关于顾炎武的爱国诗句
1.顾炎武提倡“利国富民”,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
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2.顾炎武终身为反清事业奋斗奔波,这与国破家亡的经历和他一直受到的良好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昆山城陷,死难者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遭杀害,好友吴其沆也被捕蒙难。
顾炎武奉嗣母王氏避兵于常熟,王氏闻城陷,绝食十五天死节,临终时给顾炎武留下遗言:‘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 3.顾炎武出身于江东望族,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4.明亡,顾炎武与归庄等人以匡复故明为志,在南明政权下两次参加武装抗清斗争并决意不与清 廷合作。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拒不就荐;次年,更誓死不入《明史》馆。此后,客居山西、陕西,潜心著述不再入世。
5.尽管遁迹商贾,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关注着沿海一带抗清斗争的进展情况,希望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在《流转》诗中写道:“……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
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当张名振(字候服,南京人)于顺治十年(1653)九月在长江口大破清兵,进屯崇明(今属上海),明年正月,又率“海舰数百”溯长江而上,直抵镇江,并登金山遥祭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在今南京中华门外)之际,炎武为之欢忭鼓舞,他兴奋地写道:“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
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水军十一万,虎啸临皇州。
巨舰作大营,飞舻为前茅。黄旗亘长江,战鼓出中洲……沉吟十年余,不见旌旆浮,忽闻王旅来,先声动燕幽。
阖闾用子胥,鄢郢不足收。祖生奋击揖,肯效南冠囚。
愿言告同袍,乘时莫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