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历4月份诗句对联(描写四季的诗句(对联))
1.描写四季的诗句(对联)
上联: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下联: 鱼跳塘荷沐秋雨,荷沐秋雨晨风疾,疾风晨雨秋沐荷,雨秋沐荷塘跳鱼。
凉夏暖冬
上联: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下联: 艳梅红山伴阳暖,山伴阳暖冬天短,短天冬暖阳伴山,暖阳伴山红梅艳!
秋江春水
上联: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下联: 春水汉鱼游江滨,鱼游江滨长浪滚,滚浪长滨江游鱼,滨江游鱼汉水春!
隆冬盛夏
上联: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下联: 花台满果浸蜜瓜,果浸蜜瓜送盛夏,夏盛送瓜蜜浸果,瓜蜜浸果满台花!
春野:
柳下惠风和万里,
李东阳气暖明城。
夏夜:
月映李园清照影。
风摇竹扇淑真颜。
秋林:
秋情才醉枫如火,
凉意微袭叶已黄。
冬雪:
纷纷琼玉瑶池碎,红尘着素;
点点梅花东野开,俗世添香。
2.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对联,灯谜
中秋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对联: 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喜看三春花千树 笑饮丰年酒一杯 (春节) 万家灯火同秋月 大地光明不夜天 (元宵)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端午) 入酒菊香由我醉 向秋山色带云看 (重阳) 话中秋,年年岁岁庆团圆。 迎佳节,神州处处笑声浓。
(中秋) 灯谜 应怜屐齿印苍苔 (传统节日)踏青节 一身正气日月鉴,两袖来风镜高悬 (传统节日)清明 巧夺天工,独具一格 (传统节日)人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市招)音响旧换新 春节消费排第一 (四字常言)年过花甲 摘穷帽,挖穷根,放胆改革观念新 (传统节日)腊八 轻烟散入五侯家 (体育活动)圣火传递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时尚名词)明星见面会 许仙端午掀罗帐,犹如雪水当头倾 (节气二)白露、大寒 一缕月光洒窗前 (传统节日)元宵 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电脑名词)断点续传 埋头搞改革,旧貌变了样 (传统节日)重阳 园里俏声笑,笑声渐消,人隐星桥 (传统节日)元宵 园中月露初觉寒 (传统节日)元宵 山枕夕阳回归日,窗前时待别离天 (习俗)守岁 折柳独寄阵前人,枝头连理圆好梦 (传统节日)除夕 日月潭边春色满 (传统节日)清明 皂白不分,为非作歹 (传统节日)七夕 月落天明一一别 (传统节日)人日 金顶显现明月隐 (传统节日)人日 铁扇子隐姓,霹雳火扬名 (传统节日)清明 春风送暖入屠苏 (乐曲)新年进行曲 晴转阴后有零星小雨 (传统节日)清明 爆竹声中一岁除 (质检名词)过载震动 他乡寒食远堪悲 (病症)关节酸痛 百花园中百花开,春景晴明四处同 (传统节日)元日 登山得第一,射击拿金牌,象棋获冠军 (传统节日三)上元、中元、下元 七夕仰看牛女渡 (电视用语)节目上星 雾中点点露,画里乱云堆 (传统节日)冬至 为人要一日三省 (传统节日)春节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传统节日)重阳节 苑上倾心人,湖中倒影月 (传统节日)花朝 玉札到后前梦碎 (传统节日)七夕 王允先后于布、卓之前一一许之 (传统节日)上元 为儿三迁,居处终定 (传统节日)下元 轻舟远去猿声起,空高月下传箫音 (传统节日)元宵。
3.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对联
1、立 春
宜人澍雨依时落;更岁春风逐日多。
2、雨 水
酥绿萌时和鸟语;晓红湿处滴春歌。
3、惊 蛰
寒冰渐化雷方震;春步徐来梦始苏。
4、春分
阳春更壮地天泰;桃杏初妍昼夜匀。
5、清明
清新时雨才滋绿;明艳春光便泛红。
6、谷雨
雨润茶香天渐暖;耕深植茂夏初阳。
7、立夏
岁稔尤期黎庶富;农忙莫误夏阳生。
8、小满
求偶青蛙欣雨沛;向荣玉穗映霞晖。
9、芒种
一年农事时时抢;半秀青苗节节高。
10、夏至
瓜棚犬困吁闲气;柳岸蝉烦诉暑天。
11、小暑
烟消灶冷非贫扰;气闷心烦是懒为。
12、大暑
极热微风人欲倦;斜晖晚照雨涵秋。
13、立秋
寒蛩哀唱恋初夏;骤雨频来佐晚凉。
14、处暑
日恋云头难别暑;风摇林杪正争秋。
15、白露
清阶翠叶凝珠露;新月流云惹乡思。
16、秋分
田野生金山舞火;晚霞绽彩水流澄。
17、寒露
大火销金风入户;寒潭刺骨涉寻桥。
18、霜降
向晚山林风割肉;清宵旷野月凝霜。
19、立冬
雪漫苍天狐兔隐;风掀黄土日星昏。
20、小雪
早寓丰收占瑞象;待留清白映红梅。
21、大雪
纷扬穹宇清心魄;静谧江山素画图。
22、冬至
无边冬夜随时尽;始发初阳与日升。
23、小寒
寒潮破钥汹汹至;日影摇窗渐渐长。
24、大寒
冬夜将辞寒欲尽;春风始盼叶初萌。
4.关于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等节的传统的诗词,对联,灯迷
中秋: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月的诗词对联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月的对联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楹联之中,咏月佳联层出不穷。
最常见的咏月对联,多写于风景名胜地与月有关的楼台、亭阁、水榭之中。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全联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痕迹,把白天高楼的流云、傍晚一泓碧水的玲珑小池送来的一轮皓月,呈现在游人面前。江苏扬州的迎月楼,题有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一副名联:“春风阆花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根据《坚瓠集》载,此联是当年陈子昂路过扬州时,为赵家的迎月楼而作的春联。陈子昂在联中高度赞颂了赵家像有三千食客的孟尝君一样,千里送迎,高朋满坐,其迎月楼自然也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扬州第一楼了。主人大喜之余,赠给他一个金壶作纪念。扬州市西郊小金山是瘦西湖的一个小岛,原名长春岭,四面临水,岛上有一座古人吟诗赏月、朝东临湖的花厅——“月观”。室内有清书画家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全联语言流畅,对仗工整,情景交融,余韵无穷。“平湖秋月”是西湖八景之一,位于西湖北岸边上,水面开阔,在此可以饱览整个西湖的景色。御书楼前挂有一副对联:“万顷平湖长似镜,四时好月最宜秋。”该联写景状物,情趣盎然。它不仅把湖平如镜的景色描写得逼真酣畅,而且把含情脉脉、柔情似水的中秋月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云南省的通海秀山涌金寺,亦有一副以月入联的佳对:“百道湖光千树雨,万山明月一钟声。”涌金寺位于螺峰绝顶,是一座明清建筑。登临俯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帘之中。
集古人诗句为联的集句对联,在咏月对联中亦十分普遍。像集唐朝诗人李贺、古曼卿句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限月长圆”;集唐朝诗人王维、李白诗句的“明月松间照,春风柳上归”。这些对联融情于景,浑然天成,如出自一人的手笔。清朝对联大家梁章钜集宋欧阳修、苏子美句题苏州沧浪亭联更是驰名海内,享誉神州。联曰:“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上联使人很自然地想起诗仙李白的《襄阳歌》来,这是一首李白的醉歌,歌中有“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之句。宋朝吴必大有一副谈修养的对联:“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
咏月的对联中采用叠字的修辞手法,不仅会使对联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且朗读起来跌宕回环,节奏铿锵,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中秋写上联,年关才对出下联的“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朝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这里的月半是指阴历每月的月中。全联结构严谨,对仗工稳,平仄协调,耐人寻味。与该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瑶台中秋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把月到中秋分外明和巫山云雨秀非常的景致描写得娉婷袅娜,美不胜收。
一些名人咏月作对的故事,更是妙趣横生。明末清初,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游览扬州桃花庵,庵中住持好客,与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二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住持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李渔对:“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住持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又对:“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分外优美。
传说,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自夸:“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在某一月夜,他的妻子指着窗纱出一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要他应对,他思考再三,却终未对出。显而易见,此联前后有机结合,因果相连,一语双关而一脉相承,欲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配偶”,实在是太难了。近代,有人偶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身上发现了“奥妙”:梅兰芳,字“畹华”,其字与名正好可与“孔明诸葛亮”对仗。于是续得下联:“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可谓“佳偶”天成,妙不可言。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6.与端午节相关的一句诗,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
端午节对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邪崇?邪祟?)端午节日逢重五节序天中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抚辰逢地腊建午届天中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结艾钗头轻战虎夺标船首惯成龙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醑樽榴裙萱黛增颜色艾酒蒲浆记岁年绿艾悬门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节启朱明榴图南瑞辉增翠葆艾绶翔华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保艾寺君子依蒲作圣人通用午时书之二语尚近雅蒲带荣封一品艾旗捷报三元通用午时书之四。
用此旧语者盖十家而九则堕入恶道矣。海国中天节江城五月春通用午时书之一语尚近雅端午节诗词 端 午(唐)文 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令门·端 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七 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日梅 尧 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张 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 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边 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汤 显 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五日(选一)陈子龙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