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镇的有名的诗句(茅盾描写乌镇的诗词是什么?)
1.茅盾描写乌镇的诗词是什么?
乌镇,虽然没有杭州西湖的绝美,
没有苏州皇家园林的气派奢华,
但乌镇有着江南水乡独特的魅力,
洗尽铅华后婉约的静谧。
虽然现在的乌镇,
来来往往游人如织,
但乌镇始终是安静的,
她骨子里透着安静的气质,
让每一个来这里寻梦的人,
都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
乌镇除了具有江南水乡景色秀美的特点,
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独特风韵。
很多保存完好绝版了的古老建筑,
很多原生态的江南风情,
一个又一个原始的手工作坊,
让人了解江南感悟江南。
若有一天,你累了,倦了,
迷茫了,困顿了,
请在任何时候,去一趟乌镇……
2.苏东坡写了哪些关于乌镇的诗?东坡肉与乌镇有关?
东坡肉一味美食,和诸多名胜有关,当然也与乌镇有2113关。下面讲讲东坡肉的故事:
东坡肉,顾名思义,是苏东坡创制的。苏东坡喜欢吃猪肉。他被贬官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的时候,发现黄州的猪肉特别便宜。因为当地没有吃猪肉的习惯,有钱人觉得它贱,不
屑于吃它;穷人吃得起,却不懂5261得怎么烹饪。苏东坡却有了大饱口福的条件,天天都炖猪肉吃。天长日久,他就总结出一套炖肉的经验,写道:
黄州好猪4102肉,价钱如粪土。
富者不肯食,贫者不能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后来,苏东坡改任杭州知府,见西湖被葑草湮没1653了一大半,给周围的农田带来严重的危害,就发动民工除葑草、疏湖港,用挖出的淤泥筑起长堤,并给每位民工发给猪肉一方,教大伙炖肉方回法,改善伙食,加快工程进度,从而使四周的农田旱涝保收。杭州百姓为了感谢苏东坡,把这条长堤命名为“苏答堤”。“苏堤春晓”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3.关于古镇,小桥,江南水乡徽派建筑的诗词,需要3、4首,每一首只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出自宋代柳永的《望海潮》,意思是: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出自唐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意思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4,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送人游吴》,意思是: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5,桐叶疏疏苔壁青,乌篷船向古津停。
出自当代徐平的《乌镇逢雨》,意思是:梧桐树上的叶子稀稀疏疏,墙壁上的青苔绿意盎然,乌镇的篷船停在向古津。
4.谁有描写乌镇美的句子,是句子!
1、乌镇那一座座清韵悠悠的小桥古朴典雅;一条条乌篷船在微波荡漾的河面上穿梭往来;一排排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木屋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
2、乌镇,静谧安闲,悠远古朴。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年久的磨合显得光亮平滑,古旧的门楣残雕和斑驳的漆痕昭示出时光的魅力,在典型的江南水乡,水与桥是其最主要的基调,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风景。
3、乌镇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乌镇的水阁空架在河流之上,远远看去,象飘在水上的船。
微风吹过,仿佛这些水阁也随着河水的流动而飘摇,好一幅天然纯净的水墨画。 4、乌镇清澈如镜的河面上漂泊着无数条乌篷船,头戴毡帽的船工轻松的摇着浆,偶而听到别具韵味的江南小调,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镇,犹如一首典雅的古曲,弹奏着和谐的韵律。
5、乌镇像一本书,一本文化厚重、内涵丰富的史书。乌镇像一首诗,一首柔情似水、清新隽永的诗。
乌镇像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意境深远的风景画。
5.描写夜晚古镇流水古桥的诗句
《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6.有哪些描写乌镇的文章
清晨五时,天色未明,大家都早早的来到了集合点,兴致勃勃的等候的大客车,年轻的还带着孩子一起去。一路欢声笑语弥漫在奔驰的车箱里。上午九时许,客车驶入浙江湖州路段时,遇交警例行检查。原以为一会儿就行,谁知车主证件不全,驾驶员、车主及导游小姐相继被交警带去谈话,后来又令驾驶员将车开至检查站院内,依法扣留,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大家的情绪变得急躁起来,原本就不宽裕的游览时间又被意外的挤占了去,幸好湖州交警及时为我们调来了当地的豪华旅游车,这是一辆赴北京参加过奥运会的豪华大巴。十点半钟,我们总算重新启程了。导游小姐一再致歉,并调侃说,如果不遇检查,我们怎能坐上这辆奥运专车呢?调侃归调侃,但我们的心情却大扣了,而实际旅游时间也要缩水了。中午时分,旅游车驶入乌镇,导游带我们到预定的酒店吃了午饭,这里的饭店生意真好,前来就餐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匆匆的吃完饭,就进入乌镇东栅景区。
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镇内河街平行,水陆相邻,民居宅房傍河而筑,两岸以石桥相连,体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风韵。而令游客趋之若鹜的更为那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小镇有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有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读书的昭明书院等人文景观。由于是双休日,游人摩肩接踵、拥挤不堪。我们跟随导游,顺着人流前行。进入景区,先要过桥,一条东市河横贯东西一镇,一座廊桥架通南北两街。桥名“逢源双桥”,双桥下是“财神湾”,带着乌蓬的船儿停泊在财神湾里,象是等着财神的到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眼中、心中满是水的影子,柔柔的,润润的,幽幽的,那沿河而建的老屋大多伸向水中,一式的粉墙黛瓦,河道里时有乌蓬船过往,古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顷刻间便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如梦如幻,似景似画。过了双桥就到了财神堂,财神堂内供有一尊等人大小的财神雕像,为乌镇的东路财神,原身是比干丞相。这是一位特殊的财神爷,因他是掏心而死,后人誉之为没有私心,并以此告诫世人应取仁义之财,不能有过多的私心私利。
绕着财神湾来到了“香山堂”,一排乌黑的柜台,悬顶挂着木刻的招牌,原来是中铺。靠墙一溜的小阁抽屉,一看就知是放中的。一把切的铡刀,一副桌椅,几张发黄的字画,由于时间很紧,我们就这么跑马观花的一带而过了。再往西行,一条古朴的小巷,铺着长长的青石板路,两排木门人家。这画面让人不禁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不过已看不到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撑着色彩缤纷的可挡紫外线的现代伞的阳光女孩。木门上的油漆大都掉落,显出的是木材本来的颜色,不知道这其间需要经过多少次风雨的洗刷,才还原了自己的本色。木门里的人家有的在自家门前摆上小摊卖些玉米棒、茶叶蛋之类的食物。
接下来的江南百床馆是一个有趣的去处。陈列了明、清、民国时期的上百种床。雕花描金,无论是人物还是飞禽、走兽,无不栩栩如生。这些古床,精致得无以复加,一张新婚床,从里至外有三层,如同小型的房间一般,真个是红绡帐暖度春宵。我的一同事说她在上海的家,居室也只有这么一张床的大小。一架姊妹床,有两层,里面是床,有着飞凤,也许主人曾经在上面缀满了香袋,而周围的幔帐收敛了姊妹的私房话和笑声;外层是放衣柜的,方便了女儿家更衣。这一张张做工精美的床在向人们昭示着主人所处时代的繁华与奢华。
“公生糟坊”里满是酒香,靠墙一溜的架子上放着一坛坛红封。这种酒叫“三”,是用白米、白面和白水酿就而成的。这里的生意红红火火,象是从远古走来,源源流长。这一处的回廊里有许多卖姑嫂饼的,三和姑嫂饼都是乌镇的特产。
染坊曾在里见过。晒布场上,一条条染好的蓝印花布高高地挂在一根根竹竿上,那布上印染的细碎花儿随着那一片片幽蓝迎风摇曳,轻舞飞扬,我和同伴忍不住在此留影,却不小心脱离了团队,只得单独游览了。一间间店铺里陈列着蓝印花布的制成品,有上衣、裙子、头巾等等,因时间较紧,无法挑选,因此一件物品也未买。随即来到余榴梁钱币馆,在这所小小的青瓦民居里,钱币就是历史的书籍。钱币馆内分批展出的皆为余先生数十年来收藏之精品,走马观花,也领略了浩瀚钱币世界之一二。
我们随着人流走进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纪念馆,这里原先是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时的读书处。书院大门的门楣上嵌着“立志”二字,两旁的柱联是院名的注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进得门来,穿越过道,就见一个小天井,内植桂花树。过天井是讲堂,上悬“有志竟成”匾额,纪念馆有茅盾塑像,通过文字及图片向我们介绍一代文豪的光辉一生。茅盾十三岁前住在乌镇,乌镇的风土人情融入了他的生命及作品。《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茅盾为乌镇增添了一份静雅之气。
7.如何形容乌镇
声振寰宇、闻名遐迩、举世闻名、鼎鼎大名、赫赫有名。
一、声振寰宇
白话释义: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出处:《南史·梁本纪论》:“声振寰宇。”
朝代:近代
作者:李延寿
翻译:声威极盛。
二、闻名遐迩
白话释义: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朝代:南朝梁
作者:萧子显
翻译:上流的人都在议论,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三、举世闻名
白话释义: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处:《颜氏家训·杂艺》:“举世但知其书。”
朝代:北齐
作者:颜之推
翻译:全世界都知道他的书。
四、鼎鼎大名
白话释义: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朝代:清
作者:李宝嘉
五、赫赫有名
白话释义:声名非常显赫。
出处:《华阳国志·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
朝代:晋
作者:常璩
翻译:临州郡虽然没有声名非常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