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头以自己为表率的古诗句(“榜样”的古诗句有哪些?)

    1.“榜样”的古诗句有哪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李白赞美孟浩然的诗句 1、解释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湖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敬慕之情。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原文: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创作背景:孟浩然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黄宝华认为,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折叠

    2.形容榜样的诗句有哪些?

    1、《次仙豀陈侍郎韵寄题刘尚书二首·秀野》

    年代: 宋 作者: 陈宓

    迂叟相望百载间,遗风谁道久凋阑。

    欲期他日勋名盛,追作当年榜样看。

    汗漫西湖开望哀,崔嵬方巘献云端。

    功名肯擅一丘乐,突兀须教天下欢。

    2、《呈晏制干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度正

    陇西公府俱名胜,元献曾孙号最贤。

    玉陛新题翻墨榜,金门旧事付青毡。

    远游行橐诗千首,退食高斋易一编。

    再世起家调鼎鼐,中兴榜样更蝉联。

    3、《因题象罔亭榜呈太素》

    年代: 宋 作者: 韩维

    一颗圆明不欠亏,胡来胡现大钧知。

    如今象罔浑无用,榜样从教作世师。

    4、《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崇岳

    春风浩荡,古佛榜样。

    春水潺湲,忽著眼看。

    灯笼跳入露柱,佛殿走出三门,

    撞著个无面目汉。却道众口难调,

    须是临机妙转。

    5、《颂古》

    年代: 宋 作者: 释道颜

    钟未鸣,鼓未响,

    依前托钵归方丈。德山不会末后句,

    岩头密意谁相亮。只得三年也大奇,

    留与诸门作榜样。

    1、作者简介

    陈宓(1171年-1226年),字师复,兴化人,陈俊卿之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宋理宗宝历二年。

    2、宋史陈宓传

    陈宓,字师复,丞相俊卿之子。少尝及登朱熹之门,熹器异之。长从黄干游。以父任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知安溪县。

    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时无敢慷慨尽言者,宓上封事言:“宫中宴饮或至无节,非时赐予为数浩穰,一人蔬食而嫔御不废于击鲜,边事方殷而桩积反资于妄用,此宫闱仪刑有未正也。大臣所用非亲即故,执政择易制之人,台谏用慎默之士,都司枢掾,无非亲昵,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钞盐变易,楮币秤提,安边所创立,固执己见,动失人心,败军之将躐跻殿岩,庸鄙之夫久尹京兆,宿将有守成之功,以小过而贬,三牙无汗马之劳,托公勤而擢,此政令刑赏多所舛逆也。若能交饬内外,一正纪纲,天且不雨,臣请伏面谩之罪。”奏入,丞相史弥远不乐,而中宫庆寿,三牙献遗,至是为之罢却。寻迁军器监簿。

    表率,诗句,带头

    3.形容自己要先做好表率 不留把柄的古语

    以身作则

    【拼音】:yǐ shēn zuò zé

    【释义】: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巴金《家》二十五:“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例句】: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领导与群众结合的;~、言行一致的。

    身先士卒

    【拼音】:shēn xiān shì zú

    【释义】: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例句】:披坚执锐,临难不顾,~。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4.形容榜样的古诗词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李白赞美孟浩然的诗句 1、解释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湖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原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创作背景:孟浩然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黄宝华认为,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折叠。

    5.描写关于榜样的诗句有哪些

    1、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屈原塔》宋代: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释义: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不愿意与这个世间告别。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

    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

    古往今来的人有谁是不死的?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好还是死亡好。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

    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2、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过三闾庙》唐代: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释义:沅江湘江长流不尽,屈原悲愤似水深沉。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吹进枫林,听的满耳萧萧。

    3、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唐代:王质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

    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释义:经过隆中,斜阳下的桑麻绿油油的,秋风高歌,非常凄凉。假如世上没有徐庶则一定没有庞统,这些夭折的英雄们。

    本来谋划攻取荆门,静静等待他们的战功。在栗地中转悠了一圈,竟然发现没有了道路。

    当年在渭地屯兵的诸葛,忽然一颗彗星降落,他的一切的谋划都成了空谈。曹氏大权被司马氏家掌握,司马氏集团如蛟龙之逢云雨,顺顺当当地发展壮大。

    欣赏出师表这样光彩照人,牛气冲天的作品。等过了数千年之后,我在草庐旁凭吊,看到堂前有一老翁。

    4、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唐代: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释义: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诸葛亮在南阳之时,亲自躬耕于陇亩之中。刘备三顾诸葛亮于卧龙岗茅庐,如鱼之得水,叱咤风云于天下。

    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最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个布衣之士,胸怀报国忧民之情。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我们都是寄意于经国济民,结成了兄弟般的朋友。让我们的友谊像管仲和乐毅一样在历史上千载传名。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释义: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6.企业的优异成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的诗句

    参差之上,无齐之下。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名言科·达勒维耶

    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英国作家 塞·约翰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法国诗人 儒贝尔

    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 关于榜样的名言罗·阿谢姆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元·脱脱等《宋史·宋祁传》。率:率先,表率。这两句大意是:自己如果不做表率,别人就不会跟从,自己如果不事事率先,就不会获得信任。这里强调为师、为将的模范带头作用。前后两十分句,意义相近,析而盲之,在于阐明与强调。“从”与“信”并不来自一个人的地位,只有当你身为剐人先,事事做表率,你才能使人“从”、“信”,才能获得真正的威信。遗些古老格盲所阐述的道理.根能发人深省。

    带头以自己为表率的古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