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诗句(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都有哪些呢?)

    1.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都有哪些呢?

    《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

    《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

    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清代著作《围炉夜话》。

    2.关于孝道的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诗句,古籍,论述

    3.孝文化的诗句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孟浩然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墨萱图·其一》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别老母》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忆母》倪瑞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步虚》司空图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4.孝有关的古代诗句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劝孝歌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

    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

    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

    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

    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

    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5.关于"孝"的十条古诗词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6.古代孝德的诗句

    古代关于孝德的诗句有“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

    (一)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出自末徐熙创作的《劝孝歌》。诗曰“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该诗描写了母亲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因此,“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孔子之所以著孝经,是因为母亲为儿子付出这么多,孝敬母亲是一个人的品德,是理所应当的,不孝之人禽兽不如。

    (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诗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该诗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描写的是母子分离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对母亲深沉的内心情感。诗人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诗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

    7.关于"孝顺"的诗句有哪些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