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希望和儿童的诗句(表达对孩子希望的诗句有哪些?)

    1.表达对孩子希望的诗句有哪些?

    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2 立志欲坚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3 张孝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春秋)老子4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5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壮志吞鸿鹄,遥心伴。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唐)孟浩然6 吾儿虽憨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宋)陆游7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8 虽有五男儿,总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东晋)陶渊明。9 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诗经》10 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南宋)刘过。

    希望儿童健康成长的诗句,希望儿童快乐成长的诗句,儿童是希望的诗句

    2.描写孩子们有希望的诗句有哪些?

    1.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2.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3.宿新市徐公店 其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池上 唐 · 白居易 小娃①撑②小艇③,偷采白莲④回。

    不解⑤藏踪迹,浮萍⑥一道⑦开。2. 注释 ①小娃:小男孩儿或小女孩。

    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⑦一道:一路。

    3. 解读翻译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人家的白莲花回来。他不懂得怎样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留下了一道船儿划过的痕迹。

    4. 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过程,写出了小孩子顽皮可爱的特点。诗的前两句是小孩子去偷白莲,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儿童的天真可爱、活泼淘气。

    后两句写的是小孩儿的离去,他不知道掩藏自己,水面绿色的浮萍被小船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泄露了秘密。这个小孩子就像白莲花一样,天真幼稚、活泼可爱。

    二、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1.原文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lú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méi):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应(yìng):回应,答应,理睬。3.白话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4.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三、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第一首诗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的村歌社舞,先观察乡土风俗,暗示了作者的客居他乡;第二首写篱落、菜花、儿童、黄蝶,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⑵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⑶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⑷头:树枝头。

    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阴:树叶茂盛浓密。

    ⑸急走:奔跑着、快追。走,是跑的意思。

    黄蝶:黄颜色的蝴蝶。⑹无处:没有地方。

    寻:寻找。[1] [2] 3.白话译文 其二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3] 4.创作背景 南宋王朝偏安杭州。

    新市在杭州北边,为京畿之地,文风鼎盛,又地处南北通途的要道上;又盛行酿酒,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楼,痛饮大醉,因留住新市徐公店。

    第二天醒来,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两首诗。

    诗句,儿童,希望

    3.描写“期待子女成长”的诗句有哪些?

    1、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4、幼女词

    唐代: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译文:刚刚六岁的幼女,还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

    在七月初七的夜晚,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堂前端端正正地乞巧“拜新月”。

    5、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4.祝愿孩子茁壮成长的古诗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出自兼呈畏之员外(其一),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原文: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译文:

    十岁就能够即席作诗,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在座的人触动离情。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应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听。

    扩展资料:

    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用“冷灰残烛”,说明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阖座的人触动离情。在这种惨淡的气氛中,十岁的冬郎触发了思,飞速地挥写成送别的诗章。这就是此篇头两句对当年情景的追述。别宴的情况交代简略,重点突出冬郎题诗,是为了主题的需要。

    记事已毕,转入评赞。为了不使诗句沦于一般的套语,诗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冬郎父子比作凤,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抽象的道理从而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此还不够生动。诗人又联想到,传说中凤凰产在丹山,它喜欢栖息的是梧桐树。

    经过想象的驰骋,便构成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附和着老凤苍凉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人。这是非常富于诗情画意的描绘。看了这幅图画,冬郎的峥嵘年少和俊拔诗才就都跃然纸上了。

    使用鲜活生动的联想和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这可以说是李商隐诗歌婉曲达意的又一种表达形式。一首本来容易写得平凡的寄酬诗,以“雏凤声清”的名句历来传诵不衰,除了诗人对后辈的真切情意外,跟这样的表达形式是分不开的。

    5.10首描写儿童的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希望能帮助到你

    6.对子女寄托希望的诗句

    1,丈夫尚志志高明,勿效卑卑世俗情。从上一条平坦路,千贤万圣所通行。——出自宋代:陈淳《示儿定孙二绝》

    白话文释义:大丈夫要崇尚出色的志向,不要效仿卑微世俗的情感。从此走上一条平坦的大路,是千万圣贤通行过的路。

    2,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出自宋代:苏轼《洗儿》

    白话文释义:人家都希望自己养的孩子聪明,我却因为聪明而害了自己一生,但愿以后我的孩子不要那么聪明,不懂人事,平平安安到老。

    3,吾年五十五,汝生方九年。虽知得子晚,亦拟寿家传。立己要庄重,存心无躁偏。人皆可向上,从否勿归天。——出自宋代:陈著《长儿吉初生日以四十字示之》

    白话文释义:我今年五十五,你才刚九岁,虽然得子晚,也有些话传给你。希望你对自己要严肃克己,存心不要浮躁偏激。人要一直保持向上的心态,否则的话逝去也会无颜见上天的。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白话文释义:这首诗是陆游给自己的小儿子的告诫。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出自唐代:杜甫《宗武生日》

    白话文释义:何时可见小子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时。自从我写过怀念你的诗,伴着我的名子你也被人知道。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你要熟精《文选》,以绍家学,不要效仿老菜子年老还以彩衣娱亲。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细饮。

    7.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诗

    通华丹山路万里路,年轻的风清在苍老的声音里。

    李商隐,朝代:唐朝

    原文:

    十岁把诗剪成一匹马,冷灰烛感动。

    通华丹山路万里路,年轻的风清在苍老的声音里。

    翻译:

    十岁时,他就能即兴写诗了。宴会上的蜡烛大部分都燃了,烛芯的灰烬冷却了。宴会结束了,大家的心都分别了。远处的丹山路上,满是美丽的桐花,花丛中不时传来小凤的清脆悦耳的歌声,与老凤的苍劲的呼唤更加悦耳。

    扩展资料:

    “三个灯和五个鸡”指的是勤劳的人,勤奋的学生半夜还在工作,学习,三个灯仍在,躺下休息没有亮灯后不久,五只鸡只乌鸦,这些勤劳的人起床,忙打开。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应该日夜学习。只有努力工作,你才能为家庭和国家服务。

    “黑头发不知道早上学,白头后悔晚读书。”当你年轻的时候没有努力学习,当你老了,学习就太晚了。句子中的“黑头发”和“白头”是指年轻人和老年人借东西的方式。通过对比,突出读书和尽快学习的重要性,不后悔到老去学习。

    这首诗简单、自然、富有哲理。核心是“黑人早读书,白人晚读书”。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要注意抓住时间读书,学会修身养性,读书的最佳时间是在三五多,早读;而只有年复一年的努力坚持,才能真正学会报效国家和家庭的能力。

    从学习时间的角度来看,我们劝年轻人不要浪费时间,要尽快努力学习,以免将来后悔。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态度等方面,诗人希望人们重视习得,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关于希望和儿童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