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精彩作文片段(关于月亮的古诗作文精彩片段)
1.关于月亮的古诗作文精彩片段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巴金《家》)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沈从文《边城》)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象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象飞行,象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钱钟书《围城》)
中山公园的水池象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的灯光映在水里,就象是一个小月亮似的,围绕着池中的月亮。一片一片臃肿的白云缓缓地移过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妇,弯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的空隙倾泻下皎洁的光芒。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连起,如同一条宽大的不规则的带子,给澄澄的天空分成两半。白云移过,逐渐消逝在远方。天空碧澄澄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时刻。天空象是刷洗过一般,没有一丝云雾,蓝晶晶的,又高又远。一轮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山梁上爬出来,如同一盏大灯笼,把个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树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点点,悠悠荡荡。宿鸟在枝头上叫着,小虫子在草棵子里蹦着,梯田里春苗在拔秆儿生长着;山野中也有万千生命在欢腾着……
(浩然《艳阳天》)
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的压在那里。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
(郁达夫《秋河》)
月亮快要出来了。月亮还远着呢,可是在地平线后边,人们觉得它从黑暗的深渊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象高脚杯的边缘,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树峰的侧影,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为深黑。
(法 罗曼·罗兰:《母与子》)
雾霭消散了,银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妇的丧服,覆盖着广阔的沙滩。河面没有一条船只,甚至看不见一丝微波,河心河岸,到处是一片宁静,这宁静有如死亡带给受尽苦难的病患者的一种无休止的安宁。
(印度 泰戈尔:《沉船》)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谁能帮我找一些好的作文片段,最好是带有古诗句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我爱竹子虚心向上、踏实前进的品质。虚心,是竹子的基本特征,“腹中空空”的竹子,总是不断地从外界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以供自己生长。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竹的成长过程是一条循序渐进式的轨迹,它每长高一截,都要留下一个印记,一节一节的生长,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我爱竹子朴素无华、不喜张扬的品德。竹不开花,它没有牡丹的富贵,也没有君子兰的艳丽,没有月季的引蝶浓香,也没有茉莉的诱人清香,尤其在姹紫嫣红的春天,更引不起人们的青睐,但是却没有人发现它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就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
我佩服竹子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和不受世俗凡尘侵蚀的气节。竹子那修颀的身躯,清高又不乏坚强战士挺拔威武的形象。特别是在冰封雪地的严冬,竹依旧挺拔向上,不低头、不弯腰、不变节,为此,人们把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
3.作文 藏在诗句里的精彩
流传至今的古诗词,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称得上是“佳作中的佳作”。
精彩在自然之中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古诗词让我眼前一亮,时而攀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时而观天门中断,望碧水东流;时而夜听风雨,细数落花;时而倚桥听流水,把酒话桑麻。古诗词中的山川风物美不胜收,无论是惊喜的“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是闲适的“水面初平云脚低”,无论是惆怅的“翠减红衰愁煞人”,还是高昂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都已尽数欣赏。
人出自自然,终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恣意畅游,生活怎么会不精彩呢?
精彩在豪情之中
看古今,论英雄,一代风流,豪气冲天。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声……长风破浪,吹角连营,弯弓射天狼,铁马冰河,此等豪气有谁人堪比。每于此时,便觉一种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酣畅淋漓,如同亲临古时,与仁人志士共议天下,心胸顿时开阔。
品完风云人物的豪情气概,我壮怀激烈,仰天长笑,生活怎能不精彩?
精彩在感动之中
古诗词的韵味很大一部分源自真情实感。情为何物?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十里孤坟掩埋不住的是爱情,游子的千层底里缝不尽的是亲情……古诗词为我们阐述着情与感动的含义。哲人云:“我思,故我在。”思中的一部分就是感动,我为诗词中的真情而落泪、感动,正因为如此,我才懂得了情是珍贵的东西。
我拥有太多的感动,我知道了该珍惜的东西,日复一日,我把握住了珠烁晶莹般的情,生活怎能不精彩呢?
青灯之下,读一首古诗,吟一首古词,不觉莞尔……
4.用诗句写一个片段
我心凌乱,只因在江南,心伴萧声梦迁五百年前。
笙歌年间,利权如硝烟,有谁挥写诗篇只为换酒钱。
月光缠绵,倒影在花埯,如雪花瓣掠过我的眼前。
世笑疯癫,我笑看不穿,只愿今生,老死花间。
我欲醉,桃花庵,金缕玉甲如渺烟。
诸心一寸天,几人清,几人贪。
花中行,月中眠。夜莺为我扶琴弦。
纵使无花无酒依然作田。
多少姻缘,此事古难全,多少次梦中恋她的容颜。
诗中桃仙,有多少红颜,多少次将揉残花掷在郎前。
花枝酒盏,仙人一生恋,佛曰如空之言曲终人散。
岁月荏苒,谁将豪杰恋,只叫后人风生笑谈。
我欲醉,桃花庵,世人驱驰我得闲,
埯中独做仙,只摘花,不坐禅。
江南岸,白纸扇,却为三笑仙心乱,
诗画但将风流流传百年。
5.古诗作文
感悟秋天
暑气散尽,寒气渐来,不知觉间,秋天就这样来了。
喜欢秋天,他不像春的招摇,把大地装扮的花红柳绿;也不像夏的热烈,用暴雨和酷暑逼得你躲无可躲;更不像冬的残酷,掩尽芳华,连带把人也掩进厚厚的大衣。
秋,是萧瑟清冽的。如果说春天是豆蔻的少女,那么秋就是一个尝尽沧桑的中年,无奈中带有一种悲苦,却又透着一种对世道、对人生的理解。
东坡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你可以剥开一颗金黄诱人的蜜柚,然后打开家里的音响,放上一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带着美好的心情,随着钢琴王子那带着魔力的十指,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在优美的旋律中,你仿佛听到了,秋天那沙沙的脚步声,正渐渐的向你走来,向你微笑。琴声向你展现了,一片秋日的窃喜。你看到了,片片的树叶飘了起来,摇曳着随风而去。
你还可以捧着一本古书,在梧桐树下的躺椅上,随着片片飘落的黄叶,去感悟古人悲秋的情怀。看看稼轩“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的感慨,品拼秦观“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的心境。或者为刘禹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赞上一笔,总之,这是一种很逍遥的感觉。
悲秋?何苦来。
寒凉,那只是一种感觉,从科学角度上说它来自皮肤感官的反映,不是来源于心。
悲苦,那只是一种际遇,从辨证角度上说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还是学一学杨万里对秋的态度嘛,他说:“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你看,这老杨头的人生哲学,倒是有些可以借鉴的。
你管它“明日黄花蝶也愁”,还是“西风愁起绿波间”!用开朗的态度,去拥抱秋天吧!尝试着“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正如李才女所云,天凉好个秋!不是吗?
6.引用诗句的作文段落
心灵净化处
东莞小桔灯作文学校 初一 刘源
校园的中心,传来一阵淡淡的书香,虚无飘渺,却又沁人心脾。
放学了。不觉间,脚步细碎,我又来到了这里。图书馆迎风傲立,这蕴藏着无价之宝的圣地,为人们支撑起这心灵的净土。
我走了进去,那股冉冉的檀香,透过书的扉页,透过书柜的夹层,透过我的皮肤,传到我的每一根血脉和神经。那棕红色油漆的装修,使图书馆整体与这儿的书香相呼应,使人很想沏杯热茶,坐下来,展开丰富的遐想。
想,那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中国……
迷雾散去,远处楼阁之上,站着一个书生,眺望着远方的江水,轻吟着自己的诗歌。好一个苏东坡,好一首念奴娇,好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有那远方的流水,依旧湍急,亘古不息。
流水,流水,李清照乘着小舟,迷醉的她误入藕处时惊起一滩鸥鹭。“扑棱棱”地飞呀飞,飞到一个美丽的、风雨过后的早晨,卷帘人说“海棠依旧”,她摇头笑着道:“应是绿肥红瘦”。美丽的海棠,飘啊飘,飘到北宋末期,此时的李清照,只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伤怀与凄美。
走进图书馆深处,翻开一本书,我接受精神的洗礼。
鸦片战争的军火焚烧在中原的大地上,日本侵略者开始对神圣的中土进行大肆的侵占和屠杀,九一八,九一八,无助的人没了家。命运如何,结局如何,罪恶是否洗去,只有那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才知道。
反抗!站起来就不是东亚病夫!为了家园和祖国,不惜一切!
这样,我彻底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净化。而校园的中心,那心灵净化处,檀香,生生世世,经久不衰。
7.作文 藏在诗句里的精彩
流传至今的古诗词,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称得上是“佳作中的佳作”。
精彩在自然之中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古诗词让我眼前一亮,时而攀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时而观天门中断,望碧水东流;时而夜听风雨,细数落花;时而倚桥听流水,把酒话桑麻。古诗词中的山川风物美不胜收,无论是惊喜的“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是闲适的“水面初平云脚低”,无论是惆怅的“翠减红衰愁煞人”,还是高昂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都已尽数欣赏。
人出自自然,终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恣意畅游,生活怎么会不精彩呢? 精彩在豪情之中 看古今,论英雄,一代风流,豪气冲天。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声……长风破浪,吹角连营,弯弓射天狼,铁马冰河,此等豪气有谁人堪比。
每于此时,便觉一种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酣畅淋漓,如同亲临古时,与仁人志士共议天下,心胸顿时开阔。 品完风云人物的豪情气概,我壮怀激烈,仰天长笑,生活怎能不精彩? 精彩在感动之中 古诗词的韵味很大一部分源自真情实感。
情为何物?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十里孤坟掩埋不住的是爱情,游子的千层底里缝不尽的是亲情……古诗词为我们阐述着情与感动的含义。哲人云:“我思,故我在。”
思中的一部分就是感动,我为诗词中的真情而落泪、感动,正因为如此,我才懂得了情是珍贵的东西。 我拥有太多的感动,我知道了该珍惜的东西,日复一日,我把握住了珠烁晶莹般的情,生活怎能不精彩呢? 青灯之下,读一首古诗,吟一首古词,不觉莞尔……。
8.带有诗句的作文100字好段
国人喜茉莉花,源远流长。早在晋代,就有“倚枕斜簪茉莉花”的风尚。到了唐宋时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长安大街上,冷不丁的,就能撞到一个头簪茉莉花的女子,满身香气盈盈,漫天的暑热隐退到一旁。“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元代诗人江奎对茉莉花也是青睐有加,他在《茉莉》一诗中夸赞道:“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簪头。”瞧瞧,小小的茉莉花,原是仙姑掉下的玉簪子啊,仙气浸染,岂是等闲。
清人王士禄也写过《茉莉》:“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隈。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一觉梦回,花香环绕,恍惚得不知梦里梦外。四处找寻,最终在自个儿头上寻得,发间原是簪了几朵茉莉花的。花衬美人美人衬花,还有比这更相宜的么!
9.全班一起背古诗的作文,片段
前几天,语文老师把经典诵读资料发给全班同学每人各一张。
嘿,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事情呢!原来是让我们写《亲子共读作文》
我看了一下内容,心想:不就是背几首诗,写一篇作文嘛!
我肯定能完成。我又仔细地看了看那张纸,哎呀!不好,是“
亲子共读”哎,我的爸爸妈妈可忙了,就连喝茶的时间都没有,不
可能陪我一起读书,这可怎么办啊?
我一回家,就死缠硬泡地恳求爸爸陪我读书。爸爸人忠厚老实
又是个软心肠,无奈之下终于答应了我。第2天一早,我就起床
了,又跑到“大懒猪”的房间里,把他也拖了起来。七点钟刚到,
我和爸爸就坐在门口一字一顿地读了起来。
爸爸是个数学高手,对语文一窍不通,有时就连字也会读错。
这不,我们刚读到“天似穹庐”的“穹”,老爸居然读成了“炯”
他还吹牛说读一遍就会背了,结果还没背到“笼盖四野”就卡住
了,呵呵,爸爸真是个“吹牛大王”!不过,我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当我看见《春夜喜雨》时,心想:那么几句话,我早就会背了,
太简单了,哈哈。于是,我没看几眼就连忙开始背了。但最终却没
有如我所愿,我没背到一半就背不下去了。
经过了上次的教训,我可不敢再马虎了。我又和爸爸多读了几
遍,虽然我们已经读的很熟练了,但多读几遍不是更好吗?我和爸
爸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一会儿就会背了。我顿时喜笑颜开,得意洋
洋,那股骄傲劲儿又在我身上“生根”了。可是没多久,那股骄傲
劲儿又“枯萎”了。当我背到《飞鸟》时,原来笑眯眯的脸上立刻
布满了愁云。那首诗歌一点儿规律也没有,还是千篇一律的东东,
搞也搞不懂,难背死了,我背了十几遍,都没背出来。刚开始背时
爸爸还一个劲儿地提醒我,这首诗很难背,你得耐心点才能背出
来。唉,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我有耐心地多读了
几遍,嘿,爸爸的话可真灵验,我没多久就会背了。
下面的宋词元曲可难背了,我一看,吓得腿都软了,“这还是
人背的嘛,老师怎么就那么狠心啊!”唉,真没办法,谁叫我是小
学生呢?小学生就得有小学生的任务。在爸爸的鼓励下,我慢慢地
会背了。后来,在我和爸爸的努力下,我们还会古诗名句应用了,
例如“每逢佳节我们可以引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是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次的亲子共读活动是我受益匪浅,也懂得了不少道理。我深
信班里的每个人读了这张纸后,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读书,可以
丰富我的精神生活,这张纸使我更加渴望知识的泉源,使我更爱读
书了。他也使我知道了书就像食物,我们不能“挑食”,什么书都
得读,才可以“营养均衡”。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成
绩提高,长大好好报答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