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铭文的诗句(带铭字的诗句)

    1.带 铭 字的诗句

    幸蜀西至剑门

    李隆基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相和歌辞。上留田

    李白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一鸟死,百鸟鸣;

    一兽死,百兽惊。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张九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边夜有怀

    骆宾王

    汉地行逾远,燕山去不穷。城荒犹筑怨,碣毁尚铭功。

    少年行二首

    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古风

    李白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2.古代铭文代表作

    历史典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志》:“若有德业,则为铭文。

    按 俭 此说,石志 宋 齐 以来有之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颂敦铭》:“铭文十五行,凡古篆一百五十二字。”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铭文最古,旧史所称, 黄帝 始作。” 编辑本段2 铭文分类 2.1 错金铭文 是指用错金工艺(错金工艺指在器物表面刻出沟槽,以同样宽度的金线、金丝、金片等按纹样镶嵌其中随后磨光表面的工艺)在铸器表面制作的铭文。

    2.2 青铜器铭文 又称金文、钟鼎文。它是远古历史最早、最完备、最有说服力的记述,是最具魅力的符号语言。

    比之同时期的甲骨文字,有着更多的有意味的创作特性,而且可以凭藉精湛的铸造技术,使优秀的青铜器文字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笔意来。商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很简单,少则如图像化的族徽,多也不过百十来字。

    西周的文字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著名的《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大盂鼎铭》和《散氏盘铭》被称为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 印章上或别的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凹下的铭文,叫阴文。

    而凹上的叫阳文。印章上的阴文也叫做白文。

    编辑本段3 铭文发展 3.1 西周时期 由于西周铜器断代研究已进行得比较深入,所以西周金文在整个西周时期各个阶段的面貌即大致得以明朗。鉴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阶段与主要依据形制、纹饰进行的 铭文铜器分期似并不完全同步,同时也为了使对西周金文所发生的阶段性变化在时间上有个较清晰的印象,其下以西周早、中、晚三期为序来概述青铜器发展、演化情况。

    虽然在一定时期内,青铜器铭文会有某些共同流行的,带时代性的风格。然而这并不能排斥铭文风格上有某些不合主流的个性的体现,因为当时书写铭文的作者在风格上未必皆雷同,所以,以下对各阶段铭文特征的介绍,就只是泛泛而谈。

    西周早期金文可分两个阶段来概述:第一阶段,主要是武王、成王时期,但康王时期(约偏早)仍有部分器铭具有本阶段特点。在内容上,仍存在较多的字数很少的族氏铭文及其与先祖曰名组合的铭文。

    铭有此类铭文的铜器,多数当属于商亡国后臣服于周人的商朝遗民。但自此阶段开始,长篇与较长篇的铭文已多了起来,内容关系到许多西周初期的重要史实及当时的官制,军制等。

    从总体上看,此阶段金文扔保留了不少商晚期金文的持点。首先是布局不够规整,依然是竖成行而横不成排。

    字形大小仍不均匀。象形性还较强。

    书写气势亦较豪放 ,笔画较浑厚、凝重,有的笔画中间粗肥,而首尾出尖,笔捺皆有波折。所有这些均与商金文近同。

    上述特征可从武王时期的利簋与成王时期的保卣、甗侯鼎及康王时期(约偏早)的作册大方鼎的铭文中得知。 3.2 康、昭王时期 此阶段铭文多为较长篇或长篇,内容范围与第一阶段较长铭文相近似,亦多关系当时的战争、政治、封赐等重要史实。

    族氏铭文已少见。与第一阶段铭文不同的是,多数铭文排列 《散氏盘铭文》西周晚期较第一阶段规整,不仅竖成行,而且横也成排。

    但仍有部分铭文由于每竖行字数与字的大小未能一律,在总体较整齐的情况下显出个别的不整齐。此阶段铭文有两种字体形式。

    其一:字体笔画仍显浑厚,还有明显的波折,部分笔面仍作中间粗两头尖形。如康王廿三年之大盂鼎铭文。

    其二:字形一改过去较浑厚、豪放的书风而为规整、拘谨。多数字笔画均匀,但仍有一些字点画上作粗肥笔,如天字上一笔,王字下一横,才(在)字横画与竖笔交接处等皆是,此外有的字右边捺笔仍有波折。

    此种形式的铭文大致出现于昭王时期,如御正卫簋与启卣铭。 以上两种字形属于本阶段之主流。

    但本阶段铭文另有一种较松散的形式,每竖列字数基本相同,但因其字大小不一,横排基本上不齐整,字形亦有波折,似仍具第一阶段遗风。惟笔划较细,且多圆笔。

    本期金文中记录周王于宫廷进行册命之礼的铭文始出现,并渐成套子。“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之类文辞始流行。

    本期只有极少数铭文后铭有族氏名号。字体形式则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穆王时期,共王时期部分器铭仍有此阶段特征。

    铭文基本上沿袭以上所述昭王时期出现的那种小而规整、拘谨的字型,总体显现出一种整洁的风貌。文字的象形性己甚弱,表现人体的字多不再作下跪状而下肢向下伸展。

    第二阶段,共王至懿王时。部分器铭于铭文布局之规整程度及字形结体上尚留有上一阶段的一些特征,但笔道 已粗细一致,进一步向线条化方向发展,波折与粗肥笔画皆已不存在,这显然是为了使书写更加便利。

    而在字形上也相对上一阶段拘谨的形式有所变化,显得较宽松,此种风格的铭文可见于共王时的墙盘铭文。本阶段另有一些器铭风格较别致,布局上均比较散漫,虽已无波折与肥笔,但字体比较开扩、敦厚。

    由上述可知,本期第二阶段的铭文亦存在规整与粗犷两种风格,而以前者为主流。但在本期末叶约孝王时,又已出现西周晚期金文的形式了。

    3.3 夷王至幽王时期 本期有较多长篇铭文,内容多为套子化的廷礼册 铭文命。有关战争、土地狱讼 等方面内容亦较多见。

    宣王时出现最长的西周金文毛公鼎铭,长达四百九十九字的铭文,记。

    铭文,诗句

    3.中国古代铭文都有哪些?

    最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励志铭文莫过于

    陋室铭

    作者:(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蔓到。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另外,像钟鼎文一类的古代铭文

    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很有实际价值。

    在此不述。

    4.自编一首铭文

    峰不在高,有险则奇。书不在多,有识则行。虽是困苦,却也充实。清晨校园静,琅琅读书声。举手投足间,意气风华盛。可以论中外,博古今。无世俗之困扰,无明日之烦忧。外有大操场。内设科技楼。吾曰:何苦之有?

    智不在高,有恒则行。学不在深,有勤则明。吾资寻常,唯吾专心。笔墨凉酷暑,书香暖霜天。谈笑无恶友,往来皆良师。可以读诗歌,看散文。无网吧之劳神,无斗殴之乱心。书生头悬梁,学者锥刺股。我云:何苦之有?

    智若不高,勤奋则行。知识不多,爱拼则赢。虽是苦事,唯吾甘心。知识本无限,要学趁年轻。作业堆如山,考试经常行。可以赏名著,阅诗经。无噪音之乱耳,唯书桌之常形。学中寻开心,切忌不要停。鄙人云:何苦之有?

    学求以精,勤奋为先。习以为尖,认真从心。虽非天才,但有决心。案头上铅字,墨香入胸襟。谈笑有地利,来往论政经。可以议历史,诵名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北京清华园,上海复旦府。狂夫曰:舍我其谁?

    (麦)当劳铭

    价不在低,吃饱就行。天不在热,空调就行斯是垃圾(食品),唯它美味。屋内有香气,屋外在羡慕。入口有鸡肉,下肚无馒头。可以享空调,品美味。无燥热之折磨,无刷碗之劳形。路边肯德基,楼下德克士。爱之云:“何坏之有?”

    不知道我是否理解对了你的意思,如果不对请见谅!O(∩_∩)O谢谢!

    5.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鼎铭文写的是什么词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泱泱华夏,赫赫文明。

    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

    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

    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

    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

    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

    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译文气魄恢弘我华夏,千年文明灿如花。

    仁爱风仪传远方,威德教化如大道。延及近代苦难始,积贫积弱陷沼泽。

    天下九州具动荡,光阴百年土沦丧。日寇侵华滔天罪,毁我南京金陵城。

    普通黎民遭洗劫,无辜百姓被屠杀。三十万死者含冤,四十天江城抱恨。

    日月悲光华惨淡,全世界为之震惊。侵略者残暴如兽,诸罪行闻所未闻。

    同胞们何罪之有,只在于国家多难。军与民奋起抵抗,拿起枪战鼓擂响。

    兄弟们同心协力,共御敌义无反顾。甘洒热血献生命,浩然正气冲云霄。

    八年硝烟终清扫,天地改变换新颜。一九四五胜利后,建立共和更制度。

    历史清晰且真切,警醒后人以为戒。国家设立公祭日,通过立法表意志。

    铸就这一楚宝鼎,祭奠死难雪国耻。永不忘记此誓言,全球和平是祈愿。

    实现伟大中国梦,民族复兴慰英灵。

    关于铭文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