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诗人刘基关于夏至的诗句(描写夏至的诗句)

    1.描写夏至的诗句

    《夏至》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日作》

    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田间杂咏(六首)》

    年代: 明 作者: 樊阜

    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

    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

    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

    新妇笑嘻嘻,小儿扶壁走。

    门口沙溪清,垂垂几株柳。

    醉卧梦羲皇,凉风入虚牖。

    近说明府清,征徭曾减否?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

    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

    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

    豪贵本天命,悠悠不可攀。

    2.关于“夏至”的古诗

    1、《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朝代:唐朝|作者: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合多沉眠。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作者简介: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 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代文学家、政治 家、诗人。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登进士第。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后为皇甫镈推荐, 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 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 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彭阳郡公。后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开 成二年(837年)病逝,年七十二。追赠司空,谥号“文”。累赠太尉。

    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 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2、《夏至避暑北池》

    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作者简介: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3、《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夕凉恰恰好溪行》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5、《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作者简介:同上

    夏至,明代,诗句,诗人

    3.关于夏至的诗句

    关于夏至的诗:

    1、《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作者: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2、《竹 枝 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4、《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基本介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在北京地区,白昼时数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4.诗歌求点评 来时夏至去时冬 离愁怅怅情似同 弧月西山留不住 轻舟难阻

    来时夏至去时冬,

    离愁怅怅情似同。

    弧月西山留不住,

    轻舟难阻水向东。

    楼主好,未找到相关资料及出处,作品也未按格律,只能归类为打油诗了。

    从字义来看,是讲述“离别”。作品中分别出现孤月,西山,轻舟,东流水等事物,都是代表“分别”的。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押韵也很好。从字面来看,大意是:

    于夏日来临,等到离去时已是严冬时节了。离情难述,惆怅人心,面对离别,大概你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吧。

    就好比月起东海,银辉洒落人间,却终究要坠落西山。就仿若这轻舟孤帆,难以阻挡自古以来的离愁思苦,也只能随波逐流而去。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5.关于夏至的诗

    关于夏至的诗:1、《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作者: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2、《竹 枝 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3、《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4、《夏至日作》(唐)权德舆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6.夏至的夏至诗词

    《夏至日作》唐朝·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左河水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夏至避暑北池》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宋朝·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竹 枝 词》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夏至避暑北池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译文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1-2)衙门每日空闲的时候居多,而这个月的农事却是比较忙活些的。老百姓在地里耕作,酷热也不知怎么抵挡的。(3-4)正午时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静悄悄的,惟独我自己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好不惬意。城墙高耸,城门紧闭,树木葱翠,绿荫静寂。(5-6)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掉忧愁,终日对影举着华丽的酒杯畅饮。(7-8)

    赏析

    诗人自己闲居消夏,心里念着赤日炎炎下忙于农事的老百姓,体现出关心民瘼的民本思想

    8.描写夏至的诗词

    《思归 时初为校书郎。》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黾勉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过嘉兴道中接待寺丁丑十二月赴逮扬州遇雪留》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畴昔留此寺,亦兹腊雪天。

    天寒了不异,俯仰十一年。

    是时尚守郡,赴逮趋淮壖。

    不知坐何事,自省无尤愆。

    家有屋几间,亦有数顷田。

    书生未甚穷。不忧无酒钱。

    事白夏至秋,然后得南旋。

    即今身自由,幸已不属官。

    客贫一物无,驾此如叶船。

    四仆色常饥,况望酣与羶。

    家人九霄外,何由致橐饘。

    岂不亦念我,逢曲流馋涎。

    我非不欲仕,危途畏隮颠。

    势虽已窘迫,心终无忧煎。

    新岁六十二,白发被两肩。

    尚堪屈此膝,跪起贵要前。

    访旧非得已,谁当佐腰缠。

    尅日可以归,小俟春牛鞭。

    9.夏至的诗句有哪些 夏至节气图片 描写夏至夏天的句子

    一、夏天的味道,风轻无雨,只有骄阳炙烤着大地,连同我的思绪一起飘逸,一时找不到心灵的静谧,滚烫的红豆与炎热的思念在纯洁的心间热情的跳动,键盘上涂满的只有你的名字,我呆望着这熟悉的三个字,又想起了我们相识以来的点滴,曾经的讨厌与烦恼被你调皮的莞尔一笑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

    二、夏天是绿色的。草地上,绿油油的小草翘了起来,穿上了夏姐姐精心为它们准备的绿衣裳,正高兴的向我们挥手呢;西瓜也绿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皮球滚了出来,看的我直咽口水,迫不及待的想摘下一个解解渴。农民伯伯正紧张有序的照顾庄稼,额头上挂着晶莹的汗珠,但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他们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三、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炎热下弯着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在麦地里,在岸边的苇草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四、白色的月季花,洁白如玉,人们爱把它作装饰品。

    五、此时的大地,到处是深绿色的,早起的鸟儿传出来的三两声清脆的鸣叫,划过了城市和乡村人们甜美的梦境。勤快的牧童用长长的绳子牵着一头老黄牛,后面还跟随着一头小牛犊,旁边是几棵古树,随微风荡漾的青草,通向绿波深处的小路,都倒影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与黎明的曙光相映成一幅绝美的图画。

    2、数着节令,芒种、夏至,夏天的已悄然拉开了帷幕,天气炎热,骄阳似火。气温一下子飙高到三十五六度,而且闷,稍一动,就汗珠子往外冒,浑身说不出的不舒爽。这天气,过山车一般,把人心晃得粗气难喘。

    3、夏至,不仅是24节气之一,还是我国最早的节日。古时称之为“夏节”、“夏至节”。每到夏至日,人们都要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都会放假。现在的夏至,对人们而言已经不复往日的意义。但作为节气,还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今天夏至。夏至夏至,按照我顾名思义望文生义的理解,就是夏天到来的意思。越来越热的温度,越来越火的骄阳,越来越渴望的阵雨,盛夏的气息,日盛一日。

    5、夏至,轻暖。连绵不绝的雨,湮灭了火热的烈焰;轻是夏天曾经的记忆,暖是对夏天的想念。

    6、夏天,鸟语花香;夏天,蛙鸣悠扬。曾经的夏天,曾经的暖暖,曾经的怀念,像一株日渐浓密的老树,安静地站在那里,悄然无语。而满树的叶子,在微微的夜风中抖动,像是温习曾经所有的字句。

    10.《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这首诗的作者在怎么朝代背景

    白居易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

    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明代诗人刘基关于夏至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