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关于溪涧的诗句(描写王维山水的诗句)

    1.描写王维山水的诗句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6、《山中》

    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7、《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9、《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1、《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2、《送祢郎中》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13、《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

    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14、《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15、《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乌鸣涧的诗句

    鸟鸣涧王维 唐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注释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春山:春日的山。

    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赏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

    而我们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

    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读者联想的。

    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

    溪涧,诗句,王维

    3.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

    1、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2、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3、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4、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5、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4.王维的田园风光的古诗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王维《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5.古诗(鹿柴)唐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701-761)字摩诘(jié),唐代大诗人,和李白同龄.他是大画家,最善于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宋朝大文学家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①鹿柴――辋川的一个风景区。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王维晚年隐居的地方。他在这里经营了一个很大的山间别墅,风景非常优美。

    ②但――只是。

    ③返景――落日的光辉。

    ④复――又,进而。

    鹿柴,鹿声的木栏。这个风景区何以如此命名?有人解释说,因为这里山空林密,是一个麋鹿出没的地方。从王维这首小诗看来,这解释也许不是牵强附会的吧。但诗人所歌咏的,并不是山林间的麋鹿,而是这里静谧幽深的自然环境。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从音响着眼的:独坐空山密林,终日不见人影,冉冉是无边的寂静,只是偶尔有人从林边走过,那喧响的谈话声才将这寂静打破,然而,在一时的喧响过去之后,林中的寂静不是越发的深沉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人王籍《入若耶溪》诗句),对于这样的情景,古人是早就深有体验的。

    后两句换了一个角度,描写光线:林深树密,阳光衡少,待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分明地感到这里的昏暗、幽深。而且,地上长满青苔,也是阳光长期照射不到的结果。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音乐、绘画方面的精深造诣,使他对声响、光线具有特殊的敏感和兴趣。在这首写景的小诗中,他运用自然界喧与静、明与暗相反相成的原理,借人语的喧响和落日的斜晕来衬托鹿柴山林中的静谧幽深,而这幽静的环境气氛,恰好是对于嘈杂纷扰的官场感到厌倦的诗人所渴求、向往的啊!

    苏轼赞美王维“诗中有画”,他的话并不全面,王维的诗中还有音乐。这首绝句所以被人津津乐道,就因为它是诗、画、乐的和谐的统一。

    6.关于王维的诗的文章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诗成就最高的当属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风格多样,而基调是自然优美,清雅冲淡,“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殷璠《河岳英灵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但王维的淡是“淡而愈浓”的淡,如清风出岫,秋蕖倚风,其“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沈德潜《说诗晬语》)。

    这不但因为王维有高度的文学修养,也因为他有高度的绘画修养和音乐修养。他是中国古代最知名的文人画大师,又精通音律。

    而其绘画的特点正在“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新唐书•本传》)。

    他自己也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画学秘诀》)。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但善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鸥,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而且善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宜,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紞》),“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泛》),“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早秋山中作》),“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又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有远景近景,俯视仰视,冷色暖色,静态动态,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而且既有山水景物,又不乏田园气息,堪称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但多优美之作,而且也不乏壮美之篇,特别是与边塞诗相结合,表现关塞风光时,尤多此调。

    如“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淇上送赵仙舟》),“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送张判官赴河西》)。又如《终南山》和《汉江临泛》: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都可谓“积健为雄”之作。

    前者可与杜甫《望岳》并美,后者可和孟浩然《临洞庭》、杜甫《登岳阳楼》比肩。有些写景诗又和边塞诗相结合,写出了雄壮的大漠风光,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历来被人传诵。 王维的很多山水田园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有的表现了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尤带春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都是优秀的山水与田园相结合的作品,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了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堪称“景中有我”之佳作。有些诗还表现了农家的日常劳作,如: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 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深情,真堪与陶诗匹敌。但王维和人民的感情是比较隔阂的,因而他笔下的农民多半带有隐士风度。

    如“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村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田园乐七首》其三)“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同上其四)这又是他不如陶渊明之处。 与上述相反,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火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

    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写到香积寺时所见以及想以禅定制服世俗妄念的希冀。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诗人玉屑》)又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一切都是寂静无为,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正像胡应麟《诗薮》和黄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

    王维关于溪涧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