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关于写枸杞的诗句(形容枸杞的诗句)
1.形容枸杞的诗句
从《诗经·小雅》到唐宋,再到明清,有许多描写枸杞的诗歌。
近现代,也不断有人为枸杞赋诗。 恶树 杜甫 独绕虚齐径,常持小斧柯。
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
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枸杞井 刘禹锡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上“秋”下“瓦”音同“皱”),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枸杞 苏轼 神药不自闭,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少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村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涧,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竹枝词(之四、五) 黄恩赐 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
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瘐田岁早丰。 亲串相遗各用情,年年果实喜秋成。
永康酒枣连瓶送,蒸枣枣园夙擅名。 黄恩赐,字素俺,云南永北府(今永胜县)人。
乾隆十七年(1725年)进士,二十一年(1756年)任宁夏中卫知县。在任期间,编修《中卫县志》。
秋征 肖如薰 新秋呈霁色,塞草正在茸。 杞树珊瑚果,兰山翡翠峰。
山郊分虎旅,乘障息狼峰。 坐乏纾筹策,天威下九重。
肖如薰,字季馨,陕西延安人,明万历年间任宁夏总兵。 咏宁夏属植物 于右任 枸杞实垂墙内外,骆驼草耿路高低。
沙蒿五色斓如锦,发菜千丝柔似薏。 比屋葡萄容客饱,上田婴奥任儿吃。
朔主天府须栋梁,蓬转于思复而思。
2.有关枸杞的诗句
1、《枸杞》
宋·苏轼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越俗不好事,过眼。
2、《赋枸杞》
宋·蒲寿宬
神草如蓬世不知,壁间墙角自离离。辛盘空芼仙人杖,药斧惟寻地骨皮。
3、《和郭使君题枸杞》
唐·白居易
山阳太守政严明,吏静人安无犬惊。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4、《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
唐·刘禹锡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5、《井上枸杞架》
唐·孟郊
深锁银泉甃,高叶架云空。不与凡木并,自将仙盖同。影疏千点月,声细。
6、《湛处士枸杞架歌》
唐·皎然
天生灵草生灵地,误生人间人不贵。独君井上有一根,始觉人间众芳异。
7、《显圣寺庭枸杞》
宋·黄庭坚
仙苗寿日月,佛界承露雨。谁为万年计,乞此一抔土。扶疏上翠盖,磊落。
8、《食枸杞菊》
宋·陈棣
君不见天随有宅松江曲,屋隙墙阴多杞菊。课儿采掇入杯盘,匕箸芳香胜。
9、《龟胜寺枸杞大如椽陈日华发其根而枯堂犹以地》
宋·洪咨夔
地仙蜕骨归何许,独有梭花三四树。鹿头风月夜三更,老厖吠入青云去。
10、《慈恩寺枸杞》
宋·李复
枸杞始甚微,短枝如棘生。今兹七十年,巨干何忻荣。偶以遗樵薪,遂有。
11、《食枸杞猫头笋》
宋·李石
一毛沼泪未宜轻,甘脆提携慰客情。仙狗吠林堪小摘,乳猫蹲竹得春萌。
12、《尝枸杞》
宋·杨万里
芥花菘菡饯春忙,夜吠仙苗喜晚尝。味抱土膏甘复脆,气含风露咽犹香。
13、《食枸杞》
宋·赵蕃
谁道春风未发生,杞苗试摘已堪羹。莫将口腹为人累,竹瘦殊胜豕腹亨。
14、《与刘令食枸杞》
宋·朱翌
周党过仲叔,菽水无菜茹。我盘有枸杞,与子同一箸。若比闵县令,已作。
15、《谢顾良弼送甘州枸杞》
明·吴宽
畦间此种看来无,绿叶尖长也自殊。似取珊瑚沉铁网,空将薏苡作明珠。
3.有关枸杞的诗句
1、《枸杞》
宋·苏轼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越俗不好事,过眼。
2、《赋枸杞》
宋·蒲寿宬
神草如蓬世不知,壁间墙角自离离。辛盘空芼仙人杖,药斧惟寻地骨皮。
3、《和郭使君题枸杞》
唐·白居易
山阳太守政严明,吏静人安无犬惊。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4、《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
唐·刘禹锡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5、《井上枸杞架》
唐·孟郊
深锁银泉甃,高叶架云空。不与凡木并,自将仙盖同。影疏千点月,声细。
6、《湛处士枸杞架歌》
唐·皎然
天生灵草生灵地,误生人间人不贵。独君井上有一根,始觉人间众芳异。
7、《显圣寺庭枸杞》
宋·黄庭坚
仙苗寿日月,佛界承露雨。谁为万年计,乞此一抔土。扶疏上翠盖,磊落。
8、《食枸杞菊》
宋·陈棣
君不见天随有宅松江曲,屋隙墙阴多杞菊。课儿采掇入杯盘,匕箸芳香胜。
9、《龟胜寺枸杞大如椽陈日华发其根而枯堂犹以地》
宋·洪咨夔
地仙蜕骨归何许,独有梭花三四树。鹿头风月夜三更,老厖吠入青云去。
10、《慈恩寺枸杞》
宋·李复
枸杞始甚微,短枝如棘生。今兹七十年,巨干何忻荣。偶以遗樵薪,遂有。
11、《食枸杞猫头笋》
宋·李石
一毛沼泪未宜轻,甘脆提携慰客情。仙狗吠林堪小摘,乳猫蹲竹得春萌。
12、《尝枸杞》
宋·杨万里
芥花菘菡饯春忙,夜吠仙苗喜晚尝。味抱土膏甘复脆,气含风露咽犹香。
13、《食枸杞》
宋·赵蕃
谁道春风未发生,杞苗试摘已堪羹。莫将口腹为人累,竹瘦殊胜豕腹亨。
14、《与刘令食枸杞》
宋·朱翌
周党过仲叔,菽水无菜茹。我盘有枸杞,与子同一箸。若比闵县令,已作。
15、《谢顾良弼送甘州枸杞》
明·吴宽
畦间此种看来无,绿叶尖长也自殊。似取珊瑚沉铁网,空将薏苡作明珠。
4.描写“枸杞”的诗句有哪些
1.《枸杞》年代: 宋 作者: 苏轼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2.《赋枸杞》年代: 宋 作者: 蒲寿宬神草如蓬世不知,壁间墙角自离离。
辛盘空芼仙人杖,药斧惟寻地骨皮。千岁未逢朱孺子,四时堪供陆天随。
霜晨忽讶春樱熟,闲摘殷红绕断篱。3.《慈恩寺枸杞》年代: 宋 作者: 李复枸杞始甚微,短枝如棘生。
今兹七十年,巨干何忻荣。偶以遗樵薪,遂有嘉树名。
雨露养秋实,错落丹乳明。细蔓如牵牛,半枯犹络索。
晚叶已老硬,不堪芼吾羹。根大多灵异,岁久精气成。
为取入刀圭,颓颠扫霜茎。4.《道室即事》年代: 宋 作者: 陆游松根茯苓味绝珍,甑中枸杞香动人。
劝君下箸不领略,终作邙山一窖尘。5.《治圃杂书二十首》年代: 宋 作者: 方回灯花昨夜饶,喜事集今朝。
新立蒲萄架,初尝枸杞苗。天清诗眼豁,春暖酒痰消。
更复得奇石,数峰昂碧霄。
5.关于枸杞的诗词有哪些
1.井上枸杞架
唐代:孟郊
深锁银泉甃,高叶架云空。不与凡木并,自将仙盖同。
影疏千点月,声细万条风。迸子邻沟外,飘香客位中。
花杯承此饮,椿岁小无穷。
2.井上枸杞架
唐代:孟郊
深锁银泉甃,高叶架云空。不与凡木并,自将仙盖同。
影疏千点月,声细万条风。迸子邻沟外,飘香客位中。
花杯承此饮,椿岁小无穷。
3.和郭使君题枸杞(一作枸杞寄郭使君)
唐代:白居易
山阳太守政严明,吏静人安无犬惊。
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4.恶树
唐代:杜甫
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5.答窦拾遗卧病见寄
唐代:包佶
今春扶病移沧海,几度承恩对白花。送客屡闻帘外鹊,
销愁已辨酒中蛇。瓶开枸杞悬泉水,鼎炼芙蓉伏火砂。
误入尘埃牵吏役,羞将簿领到君家。
6.关于“赞美枸杞”的诗句有哪些
1,《慈恩寺枸杞》 宋代 李复枸杞始甚微,短枝如棘生。
今兹七十年,巨干何忻荣。译文:枸杞树一开始是很不起眼的,短短的枝干像荆棘一样生长,现在七十年过去了,巨大的树干欣欣向上。
2,《舟中行自采枸杞子》 宋代 梅尧臣野岸竟多杞,小实霜且丹。系舟聊以掇,粲粲忽盈盘。
译文:野外的河岸上竟然生长了很多的枸杞,精致小巧的像仙丹一样。把船系在岸边边聊边采摘枸杞,在谈笑中一会就摘满了一盘。
3,《赋枸杞》 宋代 蒲寿宬神草如蓬世不知,壁间墙角自离离。 译文:世人不值这草的神奇药效 ,在石壁墙角独自生长。
4,《采枸杞子作茶饼子》 元代 黄玠流水河边见碧树,上有万颗珊瑚珠。 译文:流水潺潺的河边有一棵碧绿的树,上面有万颗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
5,《岸上摘枸杞》明代 释今无枸杞因吾有,舟行似少陵。盘餐供早晚,眼力得轻清。
译文:因为我有枸杞,行船到少陵。早晚的盘子上都会有枸杞,吃了后视力越来越好。
7.枸杞 苏轼 原文及译文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陶渊明所记载的,都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
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香甜,住了三十多家人,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 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
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吃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的水就会长寿。 近些年道路稍微通常,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
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 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苏轼与芡实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虽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六十高龄后仍红光满面,身体健壮,精神矍铄,才思敏捷,这与他学习中医药、研究养生之道有关。他除同沈括合编了《苏沈良方》外,还自著了一本《东坡养生集》。
他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是吃芡实。每天不限时间取熟芡实1粒放口中细嚼,待唾液满口时慢慢咽下,每天吃20~30粒,长年不断。
芡实食药两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中医认为它有补中益气、健脾助胃、固肾涩精、滋养强身等功用。《金峨山房药录》中有诗充分说明芡实(又名鸡头米)粥的养生保健功效:“焕发容光精气壮,粥香食进思飞扬。
金风玉露鸡头熟,万里行吟妙趣长。” 苏辙与茯苓 苏轼的弟弟苏辙不但是“三苏”之一,在文坛上也占一席之地,而且与其兄一样,也潜心研究中医药及养生之道。
据说苏辙自幼体弱多病,加之勤奋读书用脑过度,因而病魔缠身经久不愈。直至32岁,他开始服食茯苓,坚持1年,顽疾竟获痊愈,此后服食不断,也得享高寿。
唐宋时代,人们服食茯苓相沿成风,诗句吟和之中常见,如宋代文人黄庭坚有诗咏茯苓:“汤泛水瓷一生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至清代,服茯苓之风更盛,慈禧太后也爱吃茯苓饼,她到晚年仍容颜不衰,与此不无关系。名著《红楼梦》中有用茯苓和人奶做茯苓霜的记述。
当时皇宫内和富贵人家,每天早晨吃一盅作为补品。梁代医学家陶弘景称茯苓“通神而致灵,和魄而练魂,利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上品仙药也。”
可见,茯苓的养生保健功用,早被人们认识了。现在,茯苓饼作为北京的御膳特产之一,为中外游客的必购之物。
陆游与枸杞 宋朝诗人陆游爱用枸杞子泡茶或做羹汤吃,晚年视力仍佳,依然读书、写诗不辍。曾有“雪霁茅堂钟馨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描述。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家前屋后广种枸杞与菊花,一为观赏,二作食养,曾写下一篇清新隽秀的《杞菊赋》。唐代另一位诗人刘禹锡也有诗赞枸杞曰:“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同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苏东坡也喜爱在庭院中种植枸杞,自己服食及宴请宾客,有《小圃枸杞》诗为证:“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吾客。“孙思邈、葛洪、陶弘景及孟冼等也常食枸杞,都成为医林寿星。
唐代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因政务操劳而致体衰多病,后遵医嘱服食枸杞得以康复,并都获享高寿。民间也流传有“要想眼睛亮,常喝枸杞汤”的俗语。
《神经本草经》称它“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太平圣惠方》中有“服用枸杞长生不老”之说。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多种药理成分,具有保护心、肝、肾、大脑,调节神经,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动脉硬化程度,延缓细胞衰老进度及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作用。国外药理专家称枸杞中所含的“维生素X”为“驻颜维生素”,又称作“祛老圣药”。
有枸杞之乡美名的宁夏地区对枸杞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枸杞罐头、枸杞晶、枸杞酒、枸杞茶等系列产品已应运而生,深受国内外顾客的青睐。 叶橘泉与决明子 江苏名老中医叶橘泉在省委为他庆祝90华诞之际,把刚编著的养生心得———《老人保健要点》一书赠给与会人员,书中有一条养生体验:常饮决明子茶,能有效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和便秘。
无独有偶,辽宁名老中医彭静山也说,他常饮决明子茶,年过七旬,血压正常,大便畅通,光线充足处不戴老花镜可阅书报。《神农本草经》将此药列为上品。
《广群芳谱》中载:“决明子作茶食,助肝益精,治目中诸病。”《江西草药》介绍:“决明子炒黄,水煎代茶饮,治高血压。”
据说古时有一文人,常饮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