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番的诗句(昭君和番的古诗)

    1.昭君和番的古诗

    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是“和亲”,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昭君。“青冢”是王昭君的墓。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根据诗人的看法,昭君出塞,当然是“悲剧”了。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她是寿终正寝,丧在匈奴的领土的。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两首《明妃曲》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替毛延寿开脱。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2.二十四番花信风所对应的诗句

    小寒 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 三侯水仙 大寒 一候瑞香 二候兰花 三候山矾 立春 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候望春 雨水 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惊蜇 一候桃花 二候律棠 三候蔷薇 春分 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兰 清明 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侯柳花 谷雨 一候牡丹 二候酴糜 三候楝花 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

    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云: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即指∶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八个气节),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二十四番花信风,就是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为五天。

    每五天中,有一个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即一月二气六候花信风。 每一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

    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经过 24 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诗经》的“四月秀罗、五月鸣蜩”、“七月流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都是物候的体现。 物候与农时关系密切。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学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物候专著、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类似的物候记载,并逐渐发展成一年 24 个节气和 72 候。

    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也有 24 番花信风的记载;程犬昌《演繁露》曰“三月花开时,风各花信风”;陆游《游前山》也有“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的关于花信风的描绘。 24 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等。

    3.描写靖康的诗句

    《靖康迎驾行》

    年代: 宋 作者: 邓肃

    女真作意厌人肝,挥鞭直视无长安。

    南渡黄河如履地,东有太行不能山。

    帝城周遭八十里,二十万兵气裂眦。

    旌旗城上乱云烟,腰间宝剑凝秋水。

    雪花一日故濛濛,皂帜登城吹黑风。

    我师举头不敢视,脱兔放豚一扫空。

    夜起火光迷凤阙,钲鼓砰轰地欲裂。

    斯民嗷嗷将焉之,相顾无言惟泣血。

    仆射何公叩龙墀,围闭相臣臣噬脐。

    奇兵化作乞和歙,誓捐一死生群黎。

    游谈似霁胡帅怒,九鼎如山疑弗顾。

    郊南期税上皇舆,截破黄流径归去。

    陛下仁孝有虞均,忍令胡骑耸吾亲。

    不龟太史自鞭马,一出唤回社稷春。

    虏人慕得犹贪利,干乘载金未满意。

    钗钿那为六宫留,大索民居几卷地。

    六龙再为苍生出,身磨虎牙恬不恤。

    重城突兀万胡奴,杳隔銮舆今十日。

    南门赤子日骈阗,争掬香膏自顶然。

    忿气为云泪为雨,漫漫白昼无青天。

    太王事狄空金帛,坐使卜年逾八百。

    天听端在民心耳,苍苍谁云九万隔。

    会看春风拥赭黄,万民歌呼喜欲狂。

    天宇无尘瞻北极,旄头落地化顽石。

    《读范文正公上执政书靖康之祸正以人不知兵》

    年代: 宋 作者: 姜特立

    经籍尽焚秦室乱,孙吴有禁本朝危。

    圣贤文字初何罪,群小盈庭事可悲。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盟寻城下事方危,尚乐衰民益虏资。

    绐楚进曾我纪信,交秦计卒坠张仪。

    抗言玉铉呈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

    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

    《靖康改元四十韵》

    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

    肉食开边衅,天骄负汉恩。

    阴谋招叛将,喋血犯中原。

    饮马江河竭,鸣笳宇宙喧。

    氛埃缠帝座,猰{左犭右俞}吸宫垣。

    鼓锐梯飞壁,弯强矢及门。

    黔黎惊瓦解,冠盖尽星奔。

    走辙秦城地,浮航楚峡村。

    画堂空锁钥,乐府散婵媛。

    夜诏闻传玺,春王记改元。

    三辰光尽匿,四海浪横翻。

    伏阁惟群彦,兴邦在一言。

    雉城期必守,虎旅更增屯。

    龙困虽忧蚁,牛赢尚覆豚。

    谋成擒颉利,义可绝乌孙。

    坚壁师弥老,穷兵火自燔。

    钩鱼犹假息,幕燕暂游魂。

    恳款情先露,诛锄党实繁。

    横磨非嗜杀,下策且和番。

    割地烦专使,要盟胁至尊。

    赐弓垂拱殿,留宴玉津园。

    回骑桑乾北,游军广武原。

    驱驰无立草,剖斲露空坟。

    太子悲秦粟,明妃泣汉轩。

    敌情终未测,邻好久宜敦。

    晋赵封疆远,金汤阻固存。

    短衣求李广,长啸得刘琨。

    御极朝仪盛,胪传诏语温。

    神霄分别仗,法驾引双辕。

    内柳东风软,宫花丽日暄。

    闾阎多喜气,箫鼓送芳樽。

    运契天同力,时危祸有根。

    覆车宜自戒,曲突更深论。

    落拓江南士,飘零寒北潘。

    蚤尝专翰墨,晚厌属橐鞬。

    拔剑思摩垒,怀书拟叩阍。

    蹉跎谋不遂,感激气潜吞。

    野迥寒烯照,楼高暮雨昏。

    望乡心恍惘,忧国涕潺湲。

    仄席勤谘访,垂绅乐引援。

    鵷鸾方竞集,短翼待腾骞。

    《读靖康遗事》

    年代: 明 作者: 甘瑾

    杜鹃啼老洛城东,烽火郊畿纵犬戎。

    庙略合收淝水捷,虏盟谁定渭桥功。

    铜驼故陌迷芳草,黄屋惊尘卷朔风。

    一自鼎湖龙去后,小臣何地泣遗弓。

    关于番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