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中巧妙运用比喻的诗句(古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1.古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5.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6.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7.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8.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9.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0.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古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古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7)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忆江南》 白居易(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13)落月挂柳看悬蛛----《舟中夜起》(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注:本体有“人”与“事”,喻体为“秋鸿”与“春梦”,比喻词是“似”与“如”。

    诗中运用比喻,产生了明朗的美感。(15)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种茶》注:前者以安然居高堂的“白衣仙人”借喻在大雨成灾、民不聊生之时不体察民情而一味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朝廷命官们,讽刺入木三分。

    后者以茶困于茨棘、丛翳来借喻诗人自己为奸佞小人所不容,含意深远。两者皆具含蓄美。

    إ(16)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百步洪二首》(其一)注:连用兔走、鹰落、骏马下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与露珠翻荷七个比喻来形容轻舟在急流中飞驶之快。(17)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注:以万人鼓噪与浮江而来的晋王浚的水师,比喻钱塘江潮的雄壮气势;(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19)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20)西湖虽小亦西子 --《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注:以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西施分别比喻天然妩媚秀丽的杭州西湖与颍州西湖,极有韵致。

    3.古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北风其凉,

    雨雪其雱1。

    惠而好我2,

    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3?

    既亟只且4!

    北风其喈5,

    雨雪其霏6。

    惠而好我,

    携手同归7。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8,

    莫黑匪乌。

    惠而好我,

    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译 文

    北风寒冷猛吹到,

    大雪飞扬满天飘。

    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起手来一块跑。

    哪能舒缓再犹豫?

    事情紧急快出逃。

    北风呼呼透骨凉,

    大雪飘飘白茫茫。

    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起手来归他邦。

    哪能舒缓再犹豫?

    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

    没有黑的不是乌。

    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手乘车同离去。

    哪能舒缓再犹豫?

    事情紧急快逃出。

    注 释

    1.雨(yù玉)雪:雨雪。雨,作动词。雱(pánɡ旁):雪盛貌。

    2.惠:爱也。

    3.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通徐。

    4.既:已经。亟:急。只且(jū居):作语助。

    5.喈(jiē皆):疾貌。一说寒凉。

    6.霏:雨雪纷飞。

    7.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8.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赏析】

    《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同车”来看,百姓是泛指当时一般贵族。方玉润认为是贤人预见危机而作(《诗经原始》),王先谦认为是“贤者相约避地之词”(《诗三家义集疏》)。其实,《诗序》所说诗旨不误,当是一首反映贵族逃亡的诗。

    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让人悚然心惊。

    古乐府中的《北风行》诗题即效本篇,鲍照拟作中直接采用《北风》原文:“北风凉,雨雪雱。”《古诗十九诗》(“凛凛岁云暮”篇)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数句,盖亦本于此诗。唐代李白有《北风行》,也明显受到《北风》的启发。由此可见《北风》一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应该是有些关于雪的.

    4.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有哪些

    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日?缃ê焖苹穑豪唇倘缋丁?

    -- 《忆江南》 白居易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春思》李白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 白居易

    (12)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苏轼《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5)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苏轼《种茶》

    (16)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17)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苏轼《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0)西湖虽小亦西子

    --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5.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诗句是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 李贺 〈马诗〉

    6.运用比喻的诗句有哪些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唐 · 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译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3、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 唐 · 李白《古朗月行》

    译文: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宋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译文: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7.有哪些古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8.关于5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1、《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水上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3、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古诗中巧妙运用比喻的诗句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