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春节元宵的诗句(关于除夕,元宵节的诗句)
1.关于除夕,元宵节的诗句
一、关于除夕的诗句有:
1、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温庭筠《烧歌》
2、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4、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卢利斯《新年好》。
5、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二、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
1、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元宵有感》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作者:苏味道
3、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元宵夜思儿》
4、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2.除夕和元宵节的古诗(5首)
有关除夕的古诗如下:1、《癸巳除夕偶成》清代: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2、《一枝春·竹爆惊春》宋代:杨缵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
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
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
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
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如下:1、《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2、《蝶恋花·密州上元》宋代: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3.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词各五首
一、春节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5、《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二、元宵节 1、《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2、《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3、《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4、《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宋) 姜夔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5、《诗曰·贵客钩帘看御街》 (宋) 姜夔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4.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诗句
春节: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宋·王安石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宋·王安石3: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拜年》明·文征明4: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宋·陆游5: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除夜雪》宋·陆游元宵节:1: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清·符曾2: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元夕二首》明·王守仁3: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落日熔金》宋·李清照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8: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9: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10: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5.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有哪些
1、寿春节进
唐代:贯休
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振摇三蜀地,耸发万年枝。
出震同中古,承乾动四夷。恩颁新命广,泪向旧朝垂。
2、古蟾宫·元宵
明代: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3、元宵
明代: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4、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宋代: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5、浣溪沙(丁亥饯元宵)
宋代:刘镇
帘幕收灯断续红。歌台人散彩云空。夜寒归路噤鱼龙。
宿醉未消花市月,芳心已逐柳塘风。丁宁莺燕莫匆匆。
6.求关于除夕、春节或者元宵节的诗词(包括意思解释),越多越好,
春节:
1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桃符换上了新桃符。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首五言律诗写作者的亲身经历,作于他去长安应试的那年春节。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
3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 《元日 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5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宵节:
1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
2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十五夜观灯》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诗词之一,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人们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尽情歌舞游戏。青年男女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相互表达爱慕之意。
3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本诗描写 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有鸟瞰式全景、有特写武近景,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4 《诗曰》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5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7.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诗句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8.关于春节元宵节的古诗
1、关于春节古诗如下:《高阳台·除夜》(宋)韩疁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
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
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
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
残雪楼台,迟日园林。译文:我频频地倾听更漏之声,又重新点起红烛,满屋光明。
年华滚滚宛如流水,令我黯然心惊。饯别旧岁,迎接新春,还能用得着几刻光阴,新的一年翩翩来临。
年老体衰,怎么能习惯通宵畅饮?想要守夜不睡,又怕寒气袭人衣襟。我轻轻地放下酒樽,感谢那初开的梅花,陪伴着我独自低吟。
邻家的姑娘已试着穿上春衣,美丽的鬓发上首饰簇新。蜂腰形的翡翠晶莹润泽,燕股形的宝钗嵌有黄金。
温和的春风引起人们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难禁。朱颜哪能年年都好,应该尽情地游乐,趁着现在的大好光阴,恣意地去眺望登临,观赏那残雪未消的玉色楼台,游览那斜阳辉映的美丽园林。
2、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如下:《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得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9.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
春节古诗:1、《守岁》 唐太宗.李世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2、《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3、《己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4、《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元宵节古诗:1、《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2、《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3、《元夜即席》唐. 韩偓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
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烟空但仰如膏润,绮席都忘滴砌声。
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4、《上元应制》宋.蔡襄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