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达的诗句(借物之情传达人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1.借物之情传达人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在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只恨人生长恨水长东。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此恨何时休,此情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花待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来首传达爱意的古诗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这首词看似明朗如话,实则包蕴甚深,表现了一个相思女子怀念郎君的深挚缅邈、缠绕无尽的心理情态。
“我”和“君”也许是青梅竹马时的一对情侣,也许是江边劳作时多情的女子碰上如意的郎君。此时分别日久,身居长江头尾,于是,女子把“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相思心理一语道出,这种久盼而久不见,愈想愈在眼前铭心刻骨的心理折磨上升为焦灼与渴盼,其中还有隐隐的担忧,然此多种情感虽复杂,但表面却来得极平静,整个情感基调浓烈真挚,但语言却淡泊自然,这种内心灼热,外在含蓄的情感发散方式,积淀着传统东方女性美的意韵。
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平允中和”的美学风格。 下阕,作者又深化了相思女的心声,用比兴手法传达出她的坚定信念“长江几时流尽,相思”恨“何时终止!在这里,“情”积久而成“恨”,但这不是“负情恨”而是“痴情恨”。
尾词二句,表达了对郎君的期望,虽不免有几丝隐隐担忧,但更看出女子心如磐石,情如江水,矢志不移的忠贞信念。 相思女子心理,实难描摹,而中国古代传统女子心理情态,尤以为最。
但作者却成功地刻画了这一心理及情感发散方式。作者在这首词中力求用语浅淡而自然,含蓄隽永,表现了相思女子的情感虽然坚贞执诚,但却婉曲柔敦,用语极淡,形成语愈淡则情愈浓,淡中寓深,水中蓄火的效果。
这首词构思巧妙,全篇围绕“长江水”这一特定景物联想生发,又句句扣住“相思情”,把“长江水”和“相思情”非常自然地巧妙地融会在了一起。 作者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3.关于信息传递的诗
中国古代邮驿,历代均由国家官办,为统治者服务,而民间通信异常艰难。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春望》中这样描绘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明在那战火连天的岁月,偶得一封家书,比得万金还贵。在漫长的年代中,很多古诗都有关于传递信息的记载。笔者撷取几则如下。
一、鼓角催晓。击鼓是传递紧急警报的一种方法。从商代卜辞中可以看出,它是“声光”通信中最早的一种。周《礼记·夏官·大司马》中就有用击鼓传递信号的规定:“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鼓者,击鼓可传号令,鼓士气,壮军威,同仇敌忾,勇往直前,以鼓角相闻,声声不绝。唐诗人岑参《武威送别刘判官赴碛石西行军》诗中曰:“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二、烽火报警。西周主要发展的是烽燧大鼓,用以传递紧急军情。为了防止犬戎从西、北方入侵,曾在丰镐东部的骊山上设置了烽火台和大鼓,与周围的诸候约定,如烽火起,则是敌人入侵,各路诸候都要前来勤王。《汉书》载:“有寇即火然举以相告”,前烽举火,后烽呼应。《史记》有“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唐末诗人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曰:“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一有火警,将士不畏艰险,一齐上阵,保卫祖国边疆。
三、檄牌通信。金牌是一种通信檄牌。“牌长尺余”,木制。“朱漆刻以金书”,上刻“御前文字,不得入铺”,传递时“过如飞电,望者无不避路”。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间,秦桧以宋高宗名义,一天内连发十二道金牌传达命令,勒令岳飞退兵。同年十二月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害死于临安(今杭州市)大理寺狱中。明李东阳在《金字牌》诗中写道:“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声如雷,震边陲,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国之亡,嗟晚矣!”
四、虎符调兵。符有两种:一为铜虎符,一为竹虎符。铜虎符用途有二:一为郡守符,作为中央委任太守的证明;二为发兵符。《史记》中记载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信陵君拿上如姬从王室盗来的兵符,赶往边境,撤换了魏将,率兵解除赵国之危,深得民心,表现出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唐人韩翃有诗云:“怀君乐事不可见,鬃马翩翩新虎符”;罗珦也有“三十年前此布衣,鹿鸣西上虎符归”的诗句。可见,虎符是古代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信物。
4.关于信息传递的诗
1、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寄外征衣》唐代:陈玉兰
译文: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
2、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宋·陆游《渔家傲》
译文:流着泪面对这空白的书信纸,心中的思念之情怎么能一张纸就能表达出来的,当书信寄出再收到的时候,这已经是明年的事情了。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译文: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唐代:张籍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5、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
译文: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6、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袁凯 《京师得家书》
译文: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5.用酒来传达热情的诗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以上三句选自李白《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