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古诗句(关于想象力的诗句)
1.关于想象力的诗句
关于想象力的诗句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唐 · 李商隐《锦瑟》
4、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 李商隐 《霜月》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6、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唐】李白
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唐】李白
8、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唐】李白
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
2.求古人极具想象力的诗句最好写出出自哪
联想与想象在诗词中是常见的.“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词是极其精炼的艺术,都以少量的字词包孕着丰富的含义,以含蓄的点拨给人以天女散花般的自由想象.联想和想象是诗词艺术的翅膀,同时又是诗词鉴赏的触媒.诗词作者凭借它精骛八极、神游万仞,读者凭借它来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来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无尽韵味.
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分为以下几种:
一、借助联想,跨越空间,由此地想到彼地,以彼方写己方.
【示例1】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中有“思家”二字,第三、四句却写家人谈论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赏析:这种巧妙的构思,使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诗人不写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谈论自己、挂念自己的情景,从而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表现得更深切感人.
【示例2】
3.李白的诗中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有哪些
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很多想象里奇特的诗句.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4.与“想象力”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唐 · 李商隐《锦瑟》4、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 李商隐 《霜月》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 6、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唐】李白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月下独酌》【唐】李白 8、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唐】李白 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
5.描写儿童想象力丰富的诗句
观村童戏溪上 (宋)陆 游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身于 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不倦,一生主张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罢黜,“一片 丹心”始终不得报国。陆游著作极富,八十高龄犹赋诗作文,存诗近万首,有《陆放翁全集》存世。
该句 摘自何卷,尚待查考。 宋代儿童游戏多种多样,十分丰富。
该诗写了两种游戏,一是骑竹马;一是放风筝。竹马在地面上 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 叫,好不骄横。
值得关注的是,诗人写风筝与风的关系时,手法与众不同,他不说风筝凭借风力而飞,却 说风筝挟持丰大风在空中飞扬跋扈。在这里,作者把风筝作为主体,视它为生灵,真是把个风筝写活了。
读此诗,不由得想到现今仍然流行于日本的“斗风筝”。打斗的风筝多为长方形硬板子,从背后勒 成瓦形,或竖或横,绘画简洁明快,不拴尾巴,背缚弓弦,凭借强风,飞上天空,左冲右突,嗡嗡作响。
许多风筝同时升空,并不回避碰撞缠绕,而是互相打斗,互相“割线”,一旦线断,任其飞去。最后,谁 还留在空中,谁便是胜利者。
那场面颇有陆翁诗的气势。 纸 鸢 (宋)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 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 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 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 笑杀抟鹏似尔难 王令(1032-1059)字逢源,北宋诗人,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五岁时父母双亡,随其叔祖 客居广陵(今扬州),长大后以教学为生。
王令才高命短,28岁卒。他的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
198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令集》,诗赋文共21卷。该诗是否原引《王令集》,尚待查考。
“端”古为布帛之量,一丈八尺为一端。“末多端”是指不多、不远的意思。
放风筝的人未必就是 因为飞鸟飞得不远,才把风筝放起来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然而作者这么想,这么说,显然他是把风筝当 作飞鸟一样看待了。你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一定能够到达那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 日飞翔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领。
这是一首宏观描写风筝的诗。作者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
而是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与风筝飞升的气垫,写出了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 善翔。飞得高,放飞线角度大,稳定性强,这也正是今天风筝爱好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所追求的境界。
风 筝 十 首 (元)谢宗可 凭依片纸得天飞 何故声扬欲作威 瘦骨几茎徒远举 柔丝千尺总危机 云晴日暖春初好 雨骤风狂事渐非 高树上林须引避 牵缠到底不能归 半纸浮名寄太虚 御风列子竟谁如 高从自致非攀附 道在因时作卷舒 声澈瑶京传凤吹 影飘仙侣曳露裙 一丝不挂儿童手 浪迹天涯乐有余 自负云霄早致身 安排线索靠他人 摩天手段乘风展 掉尾精神逐日新 暂耸观瞻喧里巷 终嗟破碎委埃尘 牵来拽去成何用 骤雨淋头断送春 一番春事一番空 放却风筝逐断蓬 博得飞翔纤指上 逞将声势半天中 目花轻薄流溪水 学絮颠狂落草丛 皮骨飘零丝络在 相看拍手笑儿童 共仰高风不可攀 几回放去便收还 丝纶何必全设施 骨相从知避险艰 飘若素云浮碧汉 翩然白鹤度青山 春光远览应无限 勘破飞腾只等闲 蓦地翻空在眼前 糊涂片纸任高骞 看来爷面人无限 避去全身雨满天 直上难防抛瓦坠 暗中返照带灯燃 春风催促清明到 栖止园林没挂牵 谁解风云继点狂 鸢鱼飞跃见天章 五丝续命能冲举 一叶横空入混茫 俯仰尘寰何扰扰 仰探璇宇但苍苍 神游八极求归宿 斗张虚窗藉纸张 蹴罢秋千斗草慵 纸鸢浮动寄游踪 翩翩似逐寻巢燕 声响如传度岭钟 大小随宜俱活跃 高卑无意较腾冲 卷怀偃息乘春晓 纵尔穿云第九重 空外秦筝何处闻 遥看片片起巫云 霓裳逶逦飘罗带 翠袖招摇曳练裙 舞柳飞花呈幻景 和风丽日动星文 仙真控鹤来蓬阆 相与徊翔趁逸群 浮游踪迹等云藻 御气凭虚赋物形 荡荡飞空无阴碍 萧萧委运自清宁 丝联绳引终须断 律改春归毕竟停 法界依然舒广望 消除点缀湛青冥 ----《咏物诗·卷下》 纸 鸢 (元)谢宗可 弧骞稳驾剡溪云 多少儿童爷羡频 半纸飞腾元在己 一丝高下岂随人 声弛空碧东风晓 影度遥天化日春 谁道致身无羽翼 回看高举绝红尘。
6.带想象的诗句
题君山 - 唐代·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水调歌头·游览 - 宋代·黄庭坚瑶草一何碧, 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 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 直入白云深处, 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 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 倚玉枕, 拂金徽。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 不为朱唇丹脸, 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归。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 魏晋·嵇康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沁园春·再次韵 - 元代·周权混沌凿开, 天险巍巍, 东岩峻兮。
是云髓凝成, 半空高矗, 天风吹裂, 一线中开。 妙出神功, 高擎仙界, 鸟道疑当太白西。
凭高处, 见云嘘岩腹, 鼓舞风雷。 落花香染桃鞋。
快阔步青云志壮哉。 便万里孤骞, 超人间世, 一枝高折, 作月中梯。
笔蘸天河, 手扪象纬, 笑傲风云入壮题。 摩苍壁, 扫龙蛇醉墨, 翔舞徘徊。
四言杂诗 - 魏晋·傅玄忽然长逝,火灭烟消。云岩 - 宋代·章谦亨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
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 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
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鹧鸪天(续采莲曲) - 宋代·叶梦得晓日初开露未晞。
夕烟轻散雨还微。暗摇绿雾游鯈戏,斜映红云属玉飞。
情脉脉,恨依依。沙边空见棹船归。
何人解舞新声曲,一试纤腰六尺围。夏日登车盖亭十绝 其十 - 宋代·蔡确喧豗六月浩无津,行见沙州束两滨。
如带溪流何足道,沈沈沧海会扬尘。念奴娇·中秋 - 宋代·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忘言 - 宋代·王安国宋国旌孝子, 东门毁以毙。 楚王好细腰, 后宫馁而殪。
物情信可怜, 徇外易生死。 身存宠可夸, 亡矣安所恃。
吾今思彼哉, 未足语释利。 扰扰智惊愚, 卑卑学阿世。
吹嘘出虹蜺, 顿挫入尘滓。 爱憎虽人为, 荣辱乃天使。
恩无斯须怀, 怨已塞天地。 百年呼吸中, 毫发谁豫己。
适者默然窥, 阴阳驱意气。 始终本何有, 一息累万世。
由来适人适, 宿昔多如此。 喟余聊自欲, 安得忘言士。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 - 魏晋·高燮山庐好, 弄巧试模型。 偶琢树根成矮几, 喜编瓜蔓当围屏。
亦觉小珑玲。念奴娇·中秋对月 - 明代·文征明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维扬好 - 宋代·韩琦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
梦江南 - 宋代·赵汝茪帘不卷,细雨熟樱桃。数点霁霞山又晚,一痕凉月酒初消。
风紧絮花高。闲处少,磨尽少年豪。
昨梦醉来骑白鹿,满湖春水段家桥。濯发听吹箫。
清平乐 - 宋代·赵汝茪锦屏香褪。 寒隐轻衫嫩。
燕子护泥飞不稳。 庭掩百花难认。
双双绣带微风。 海棠此夜帘栊。
愁损一番寒食, 小窗淡月残红。满江红(题范尉梅谷) - 宋代·刘克庄赤日黄埃,梦不到、清溪翠麓。
空健羡、君家别墅,几株幽独。骨冷肌清偏要月,天寒日暮尤宜竹。
想主人、杖履绕千回,山南北。宁委涧,嫌金屋。
宁映水,羞银烛。叹出群风韵,背时装束,竞爱东邻姬傅粉,谁怜空谷人如玉。
笑林逋、何逊漫为诗,无人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