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塾师」字如何造句

  • “塾师”的解释

    塾师[shú shī] 塾师 历代塾师大部分来自那些读书不多、没有条件参加科举,或参加科举屡遭失败的读书人。他们用所获知识谋生,叫“舌耕”,被社会公认是一种清白而崇高的职业。另一部分是获得一定功名,但未能进入官场,或已做官而被革、被罢,或自行退出官场,或退休回乡的读书人。他们或因生活无着落,自食其力;或以推广教化、诱掖后进为己任;其他还有洁身自好,不图仕进的人;因改朝换代,入元、入清不仕的人;以传授学术思想,延绵道统为己任的人等等。
    用“塾师”造句 第1组

    1、这个塾师从书本上抄了一篇,就把祭文给了富人。

    2、诗苟多改痛改,犹学童常遭塾师扑责,积威之下,易成钝儿.

    3、塾师以笔法谈作文,如匠人以规矩谈美术.

    4、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塾师,提高塾师素质。

    5、塾师阶层也逐渐消退,由学堂教员代之[造 句 网],从而开始了近代中国教育职业群体的转换。

    6、谋馆如鼠,得馆如虎,鄙主人而薄弟子者,塾师之无耻也。卖药如仙,用药如颠,贼人命而诿天数者,医师之无耻也。觅地如瞽,谈地如舞,矜异传而谤同道者,地师之无耻也。金缨 

    7、塾师与主人通过饮酒作乐而增加情谊,通过相互的经济帮助而加深情感。

    8、自幼家贫失学,附近何塾师见怜,免费收为学生.

    9、担任山村私塾塾师的这几年里,苏醒并不曾收过学生家里半分银钱。

    10、余乃本村塾师,姓郭名田仁,其余都是小人家眷,本欲往山上逃难,不意冲撞了大驾,万请恕罪。

    用“塾师”造句 第2组

    11、王塾师没好气的说:“我管教女儿,与你何干?你在这里作甚?难不成想坏了我家女儿贞节么?”。

    12、总之,艾麦麦这样塾师是万万不行的。

    13、他自幼聪明超群,在村塾就读,常为塾师称道:这百余蒙童之中,独有秀夫为非凡儿。

    14、饱受其义祖父与塾师熏陶而景仰屈原,因之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15、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16、曾祖深谙军中黑幕,不愿祖父再蹈覆辙,于是聘请塾师,让祖父习文。

    17、其情形与当时社会上设家塾聘请塾师的情况完全相同。

    18、哥,要是你能找到个塾师的职位贴补家用,那也很好。

    19、而且交了银子你还未必能学到东西,因为塾师讲课,是早晚各一堂,分班讲授。

    20、然而,让他深感意外的是,这位一向不苟言笑的族学塾师竟是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一个难得的笑容。

    用“塾师”造句 第3组

    21、县衙公差李氏小二名佑者四月初六作于家宴,族学塾师宋某不胜惶恐代笔。

    22、是咱们雇的帮手,好比人家请你爹做塾师一样。

    23、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24、姚景轻轻叹了口气,他虽然满腹经纶,才智卓绝,但此次的意外之行,却在一个山村塾师身上产生了不小的挫折感,“这人……还真是个奇才…”。

    25、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

    26、刘建侯老伯为主讲文正书院的刘介臣先生之后裔,与昭阳大儒刘子吉先生为昆仲,任塾师时已誉满东皋,不幸年逾不惑后即溘逝。

    27、花县的父老是淳朴厚道的,他们很快原谅了洪秀全捣毁孔子牌位的所作所为,继续让他担任村里的塾师

    28、这可真是意外之喜,有这种好钻研的文理全能型学术人才来做自己的考前指导,绝对比私塾塾师靠谱多了,黎元方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29、下午,黎元方的两个兄长元安和吴哲回来的比往常早些,他们是向塾师请了假的,还有两天就要考县试了,须好好整合一下这几年的所学才是。

    30、即便取仕不顺,也能在山外寻个塾师的身份,岂不都好过在山中吃苦。

    塾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