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断 gōngduàn
(1) [arbitration]
(2) 秉公判断
(3) 官府判决
(以私商为第一步,公断为第二步)
(4) 由非当事人仲裁
根据几方面报告进行公断
公断 gōngduàn
[umpirage] 由第三者进行裁决的行为或实例
被联盟中温和的公断结合在一起
秉公判断。
《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就托齐河县替他当堂公断一下,仍以私了结局。」
公家判断。
如:「公事公断」。
对我们个人的错误,我们是最不可靠的公断人;因此我们只能用在朋友面前坦白错误来解脱那由于我们所犯的错误而引起的良心的苛责。而那重如泰山压在我们身上的过失,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轻似鸿毛而已。
此事法官自有公断,不容他在法庭强词夺理,狡辩耍赖!
尽管在封建社会也有不少"两袖清风,秉公断案"的清官,但他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追求目标。
公断人,仲裁人;裁决者。
使用了最不失衡的公断角度,彭持续地渴望创造出一个文化翻译的媒介.
杨家兄妹一看县衙不秉公断案,决定上告.
大人生前不畏*贵,秉公断案,公正廉洁之名,即便是千年过去,依然名垂青史,人尽皆知。
人们赞颂包公断案如神,却不能忽略,他能秉公执法,恰因心中无贪欲,可以无所顾忌。
一番望闻问切后,外公断定老人是因为背部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引起的,于是为她开了7付失笑散,同时嘱咐老人的女儿继续为她做背部按摩,还介绍了背部按摩的具体方法。
在“贝子”最反感的“取证版”恶搞段子中,包公断案如神,是因为他就在作案现场,亲眼看见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