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切音字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并给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他们有时候还更进一步,说一切音乐只有一个纯音乐意义。
即切音,又有意思,这才是老派翻译雍容高华、书卷满腹的玩法。
而现代意义上的普通话,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的。
统一字音是切音字运动必须面对的问题。
除了各省选派的代表,绝大多数是在切音字运动和国语运动中卓有成绩的杰出语文学者。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
吉发涵介绍,直音法给不会用切音法的人提供了方便,但有时其直音字更复杂,更不好认。
当时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
提倡国语、切音字、“我手写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