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至西汉初期通用的隶书,仍未摆脱篆书的形态,与日后盛行的汉隶不同。
章草参以明代宋克笔意,潇洒飘逸,又融入古隶之神韵,因而赢得“浙北章草第一手”的美誉。
学习隶书传统,除东汉时期的碑刻外,还有古隶阶段的木牍、简帛、刻石,其风格之多样、造型的奇特、趣味的多变,会给学隶书者提供丰富的信息。
开始阶段的隶书叫做“古隶”,又叫“秦隶”。
或者再前探,在简帛书、秦古隶中吸取精华。
秦人笔下带有篆意的古隶,是从楚简过渡而来的。
大篆的发展派生出了小篆和古隶,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了惟一的官体文字。
最拿手古隶鲍贤伦说,在书法里,可以见到一个人的存在。
绣花针上逐渐浮现五个中国古代的古隶字——定海神针铁。
隶书的演变,是由古隶到今隶。
帛书的字体除“篆隶体”外,还有古隶和汉隶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