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话的读音 官话的意思

    官话 (官方语言或汉语)官话,汉语官方标准语(英文:Official language),周朝称“雅言”,明清称“官话”,1909年开始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称“普通话”,台湾则继续惯称“国语”。二十世纪西学东渐,“官话”在学术上变成了一个方言或语种的称呼,截止2012年有9亿6000万人以它为母语。 “官话”的词义,现今既可以指“汉语官方标准语”也可以指“汉语官话方言”,词义视上下文而定。 当今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方言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等地。 官话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中国境内人数使用最多的官话方言是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次之。 大多数官话的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有入声外,大体上无入声,新增了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中古汉语中原有的六个辅音韵尾大体上只剩下−n,−ng,原本连接i,ü韵母的z,c,s声母颚化成j,q,x,即尖团合流。官话未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
    • guān
    • huà

    “官话”的读音

    拼音读音
    [guān huà]
    汉字注音:
    ㄍㄨㄢ ㄏㄨㄚˋ
    简繁字形:
    官話
    是否常用:

    “官话”的意思

    基本解释

    官话 guānhuà

    (1) [chinese mandarin]∶中国封建时代为朝廷和政界使用的中国北方主要方言,其中心是北京话

    (2) [bureaucratic tone]∶犹官腔

    大家打起官话来,都会说“男女婚姻要自主”

    辞典解释

    官话  guān huà   ㄍㄨㄢ ㄏㄨㄚˋ  

    官场中的门面话。

    国语的旧称。
    《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阁下在敝国三年,官话能说得这么好,实在是聪明绝顶。」

    公共通用的语言。如:「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 。

    网络解释

    官话 (官方语言或汉语)

    官话,汉语官方标准语(英文:Official language),周朝称“雅言”,明清称“官话”,1909年开始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称“普通话”,台湾则继续惯称“国语”。二十世纪西学东渐,“官话”在学术上变成了一个方言或语种的称呼,截止2012年有9亿6000万人以它为母语。
    “官话”的词义,现今既可以指“汉语官方标准语”也可以指“汉语官话方言”,词义视上下文而定。
    当今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方言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等地。
    官话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中国境内人数使用最多的官话方言是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次之。
    大多数官话的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有入声外,大体上无入声,新增了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中古汉语中原有的六个辅音韵尾大体上只剩下−n,−ng,原本连接i,ü韵母的z,c,s声母颚化成j,q,x,即尖团合流。官话未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

    “官话”的单字解释

    :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1.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讲话。会话。土话。这两句话说得不妥当。2.说;谈:话别。话家常。茶话会。

    “官话”的相关词语

    “官话”造句

    一些开发商听到某些"官话"后也拍案而起:"简直是指鹿为马,一派胡言"。

    一些同学的作文充斥着空话、官话、套话甚至伪话,他们一本正经地说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大话,谈着自己也搞不明白的大道理。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的语言作为自己的语言,用他人的认识和思想取代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官场行走,最需要理解能力,从云山雾里的官话和看似无意的行为中发现实质问题,这是一位成功领导的必备素质。

    官话真是奇妙,上下两片嘴唇轻轻翻动,可以将黑的说成白的,弯的说成直的,左的说成右的。

    场行走,最需要理解能力,从云山雾里的官话和看似无意的行为中发现实质问题,这是一位成功领导的必备素质。

    漂亮的官话,见多不怪了,其他候选人估计也这么说.

    赣榆方言在官话方言中非常有特色,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

    其次进行中原官话的内部比较,揭示出临颍方言与八个方言代表点的亲疏远近关系。

    湖南洞口县炭山一带,是官话、湘语和赣语交汇之处,其语音系统颇具特色。

    宜州市的汉语方言有西南官话、百姓话、客家话和阳山话四种。

    * 官话的读音是:guān huà,官话的意思:官话 (官方语言或汉语)官话,汉语官方标准语(英文:Official language),周朝称“雅言”,明清称“官话”,1909年开始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称“普通话”,台湾则继续惯称“国语”。二十世纪西学东渐,“官话”在学术上变成了一个方言或语种的称呼,截止2012年有9亿6000万人以它为母语。 “官话”的词义,现今既可以指“汉语官方标准语”也可以指“汉语官话方言”,词义视上下文而定。 当今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方言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等地。 官话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中国境内人数使用最多的官话方言是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次之。 大多数官话的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有入声外,大体上无入声,新增了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中古汉语中原有的六个辅音韵尾大体上只剩下−n,−ng,原本连接i,ü韵母的z,c,s声母颚化成j,q,x,即尖团合流。官话未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