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扛鼎抃牛的意思 扛鼎抃牛的读音和出处

    • káng
    • dǐng
    • biàn
    • niú
    成语名称:
    扛鼎抃牛
    成语拼音:
    [káng dǐng biàn niú]
    成语解释:
    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成语例句:
    汉·扬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摃鼎抃牛
    英文翻译:
    Carrying tripod and ox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扛鼎抃牛”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牛的成语 史记的成语 K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扛鼎 举起来 两头 拉开 形容 勇武 有力 超越 常人
    更多含义:
    “扛鼎抃牛”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主要在于侧重点和使用场景,它强调力量与勇武的结合,字面指能举起鼎、击打牛,比喻力量惊人且充满斗志,常用于赞颂人的勇猛气概,如项羽般的英雄形象,而“力能扛鼎”仅突出力量大,不涉及勇武精神,“拔山扛鼎”更侧重力量之巨,带夸张色彩,如“拔山”的意象增强气势,“九牛二虎之力”则单纯形容费力大,无勇武内涵,“孔武有力”偏重体格健壮,力量感较弱,此外,类似词语如“力大如牛”仅以牛喻力,缺乏“扛鼎抃牛”的文化厚重感,“勇冠三军”强调战场勇猛,与力量无直接关联,因此,“扛鼎抃牛”在力量与勇武的双重表达上更具独特性,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

    “扛鼎抃牛”的单字解释

    】:[káng]1.用肩膀承担物体:扛枪。扛着锄头。这个任务你一定要扛起来。2.支撑;忍耐:冷得扛不住了。[gāng]1.用两手举(重物):力能扛鼎。2.抬东西。
    】: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鼓掌,表示欢喜:抃舞。抃踊(鼓掌跳跃,形容非常高兴)。
    】: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扛鼎抃牛”的相关成语

    “扛鼎抃牛”的关联成语

    * 扛鼎抃牛的意思 扛鼎抃牛的成语解释 扛鼎抃牛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