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1.杂乱的学说。 2.指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 3.《四库全书》分类法中子部的一个子目。 4.杂乱地学。
辞典解释
杂学 zá xué ㄗㄚˊ ㄒㄩㄝˊ
兼含各类学说,不专主一家的学问。
《尉缭子.治本》:「杂学不为通儒。」
科举时代指作文章以外的其他学问。
《儒林外史.第三回》:「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
【杂】:1.多种多样的:复杂。杂色。杂技。他看的书很杂,哪方面的都有。2.正项以外的;正式的以外的:杂费。杂项。杂牌儿。3.混合在一起;掺杂:夹杂。他杂在人群中混进了城。草丛中还杂有粉红色的野花。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 杂学的读音是:zá xué,杂学的意思:杂学 杂学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zá xué 基本解释:繁杂的学说,指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与显学相对应。